人天生一副大脑,大脑的天性就是思想,于丹概不例外。最近这几年,陈寅恪先生主张的“自由思想,独立精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而这种追捧,恰恰证明我们缺失了“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中国高等学府的表现最能证明这一点。
一言概之,可以看不起于丹,但请尊重思想自由。这是因为,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一个不懂尊重别人权利的人,根本配不上谈论素质,更遑论学术思想。相信每一个北大人都知道怎么写“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但真正读懂又能立身躬行的究竟有多少呢?
多元表达比对错更重要
这一事件需要厘清的是:一是几个高呼的学生未必代表北大,人为将“于丹”和“北大”形成对垒显得以偏概全;二是即便有学生“轰”于丹,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态度仍然值得尊重,尽管我们不赞同他们的表达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北大学生的行为进行喝止,并施以劈头盖脸的批判,与他们对于丹所施加的行为毫无二致。
在当前的文化语境中,包容多元价值观念的存在,并允许各种认知的冲突与碰撞,是比探究对错更加重要的事情。本来,文化无所谓高低对错,贵在“兼容并包”。将北大学生对于丹的驱逐上纲上线为道德和涵养的高度,不仅有失公允,也透着一股娱乐气息。如果说于丹在台上侃侃而谈是一种预设的、常态的文化剧情,那台下叫倒好的声音却像极了一声恰到好处的锣鼓点,尽管不太和谐,但剧情却因此飙分不少。
(责任编辑:温璐、许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