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被北大学生轰下台?北大学生还原事件现场【12】--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于丹被北大学生轰下台?北大学生还原事件现场【12】

2012年11月19日07:39    来源:扬子晚报    手机看新闻
11月17日,据网友微博爆料称,著名学者于丹在北京大学与师生交流昆曲感受时,被学生起哄,最后只能尴尬下台。网友“望星空的-李凤仪”也在微博中记录,“今天北大百年讲堂的戏曲精品演出,十个古稀艺术家,几十段经典唱段,精彩纷呈。

  

  -三言两语

  ●演讲是公共或政治人物时常正面民众的主要方式。他们是被砸臭鸡蛋还是西红柿,或者是被掌声与鲜花包围,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这既无关私德,也无关素养。举例而言,那些在讲台下起哄的北大学生,真面对于丹的时候,果真会如此虚浮轻狂?弄懂这个道理,自然不会进行简单的道德谴责。

  ——邓海建

  ●于丹被学生(不全是)起哄,最后只能尴尬下台,给一个美好艺术享受的夜晚带来了遗憾,不但是对于丹教授的不尊,更是对那些昆曲大师的不尊,背后折射了一些大学生和社会观众对艺术的肤浅认识和不宽容,提高艺术修养,不但是能够会欣赏像昆曲这样的国宝艺术遗产,更应该有海纳百川的艺术包容。

  ——赵小婷

  ●从来没喜欢过于丹,觉得她特装。

  ——黄毛毛

  ●这事实上在提醒各类名人,不管你的成就有多高、名气有多大,也要正确认识自己。术业有专攻,术业也会有盲区,不分场合地对任何主题都试图推销自己的观点,把价值判断范畴的东西强加于别人,只能自毁形象。

  ——刘化喜

  ●于丹被“呛”,或许也是一剂清醒剂,让其知道自己并非真的是“万人迷”,也不是永远的“万人迷”,更不是谁都欢迎的“大人物”。当然对于那些盲目追捧名人的“主办方”也是一个警告,请名人也有风险,需谨慎。

  ——王军荣

  ●听众对于丹发出唏嘘,抑或对于丹鼓掌欢迎,本质并无不同,都是听众表达对演讲者的态度,只不过唏嘘声不太礼貌罢了。尊重归尊重,如果听众实在不愿听这些无趣甚至令人反感的演讲者发言,那么放下这些礼貌有何不可呢?

  ——余燕明

  ●于丹被轰的深层次原因是不是得归咎于长期以“学术超女”的形象示人却淡化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学术气息而引发了大家的不满?

  ——温国鹏

  ●一个于丹被轰下台去,才有更多的公民个人走上台来,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当然是好事。

  ——王朋

 

(责任编辑:温璐、许心怡)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