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北京时间12月10日,他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接过诺贝尔文学奖奖章 

为什么是莫言获诺奖 机会不会青睐无准备的人【2】

本报驻瑞典记者  刘仲华  本报驻美国记者  陈一鸣

2012年12月11日08: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电影载体

  靠电影提高文学知名度

  文学与电影,魂体相应。但是,相较于文字的转化难度,镜头语言显然有着更矫捷的身手,在不同文化间穿门过户。“莫言作品中在英语世界最广为人知的当属《红高粱》,这当然和电影的大获成功是密不可分的。”美国南加州大学政治系教授、中国问题专家骆思典介绍。

  1988年,电影《红高粱》惊艳了整个世界,连带将莫言和他的作品《红高粱家族》一起捎出了国门。《红高粱家族》的英译本、日译本和瑞典文译本逐渐上市,成为莫言第一部走向世界的作品。译者和出版商看中的是电影带火的图书市场。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翻译的《红高粱家族》,被美国权威文学评论杂志《今日世界文学》评为该年度最佳外文小说。

  不仅如此,余华的《活着》、苏童的《妻妾成群》都是因为电影的周游列国而被国外读者熟识,进而催发了读者阅读原著的兴趣。

  根据骆思典的观察,如果不是出于一定的机缘,或者对中国文化抱有特殊兴趣,主动阅读中国小说的英语读者并不太多。而当地的出版社,比如出过莫言小说英文版的出版公司企鹅、铁锚、Vintage International等,旗下译自各国的作品数不胜数,在营销上也不会特别为某国文学量身打造。

  因此,“中国作家的作品走向世界,看来还是应当先靠电影等其他渠道提高知名度,而不能单纯指望出版商的推广。”骆思典这样总结中国文学出口的诀窍。

(责编:温璐、许心怡)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