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作家程乃珊逝世 秦怡:她是小资情调开拓者【2】--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时效性强新闻)

上海女作家程乃珊逝世 秦怡:她是小资情调开拓者【2】

2013年04月23日08:53    来源:新闻晚报    手机看新闻

  书写《蓝屋》 缘分匪浅

  程乃珊的第一篇小说《妈妈教唱的歌》发表于《上海文学》1979年第7期,从此开始了她的文学生涯。1984年,她的中篇小说《蓝屋》获首届“钟山”文学奖。程乃珊曾不止一次表示过:非常喜欢“蓝屋”这个名字。她透露说,《蓝屋》的生活原型是个“绿房子”。这个位于铜仁路上嵌着绿色砖面呈弧形的四层建筑,出自犹太建筑设计大师邬达克之手,它的主人是老上海赫赫有名的颜料大王吴同文。

  程乃珊说,小时候她经常路过绿房子,知道里面有很多故事。特殊时期,遭到批斗的吴同文选择了自杀,他的姨太太也陪着一起自杀了,两人手拉手死去,到发现时,别人怎么拉也拉不开。 “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一直觉得要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没想到上世纪70年代,她结婚了,自己的先生就来自这个房子,他是吴同文的外孙。

  程乃珊曾告诉记者,由于当时时代背景的局限,她没有把心里所想的全部写出来,很多素材没有深挖,没有办法把“蓝屋”真正的沧桑感、命运感体现出来,因此留下了很多遗憾。在她看来,这座老房子有太多精彩的故事可以发掘。重写《蓝屋》,一直是她心中的一个愿望,希望重新架构,把这座“蓝屋”作为上海历史的一个缩影,体现上海大都会的特征。然而,最终因为琐事缠身,这个心愿并未完成。

  程乃珊祖父程慕灏,16岁时背着一个小包裹,只身从浙江桐乡的乡间小道来到十里洋场的上海滩谋生,凭着自己的勤奋、才智和毅力,跻身上海乃至全国金融界的巨子之一,原中国银行总行常务董事、香港中国银行原总经理。程乃珊的长篇小说《金融家》描写了一个民族金融家的人生之路和豪门望族的喜怒哀乐,小说主人公祝景臣很显然带着祖父的人生印记。

  陆续创作了《丁香别墅》、《女儿经》、《穷街》之后,程乃珊又涉足与老上海有关的纪实文学,包括《上海探戈》、《上海Lady》、《上海Fashion》、《上海罗曼史》、《海上萨克斯风》、《上海女人》等,取材于她所熟悉的生活领域,善于通过日常琐事和生活细节的描绘,折射出上海滩上的人情风俗和社会心理。

  沪港两地 交缠往返

  程乃珊出生在上海,两岁时曾随父母去香港,在那里度过了她的童年。小学四年级后跟父母回到上海。长达八年的香港生活,在她幼小的心里埋下了深厚的感情,因此,程乃珊对香港情有独钟。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了研究和创作有关香港的系列作品,在上海文坛早已声名远播的程乃珊毅然去了香港,在许多人眼里,程乃珊在上海有个温馨的家,丈夫严先生堪称模范,女儿天真可爱,聪慧过人,可是她还是告别了上海。三口之家天各一方,分居三地:丈夫留守上海,女儿飞越重洋去美国留学,而她则在香港孤身拼搏。在香港这块充满竞争的土地上,程乃珊于紧张的上班下班途中,不论乘轮渡还是乘汽车,总是不断地观察,不断地构思创作题材。

  喝着苏州河水长大的程乃珊对上海也有着特殊的感情,上海这座国际大都会独有的气质、风韵,都已深深浸染在她的血脉中。在程乃珊家里,有一千多张上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三四十年代的旧照片,有的是原来家里的,有的是亲属帮着搜集的,还有的是一些上海老人送给她的。“照片是证明的一个依据,不需要花大量的笔墨,放一张照片,就说明了很多东西。 ”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