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梦想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10周年--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传承与梦想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10周年

2013年06月17日07:0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题:传承与梦想——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10周年

  为庆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10周年,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暨庆祝《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10周年纪念大会14日至16日在成都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缔约国代表和专家学者相聚蓉城,回顾《公约》的10年发展。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正式通过了《公约》,首次明确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开启了世界范围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浪潮。目前全世界已有153个国家成为缔约国,我国于2004年批准《公约》。

  大会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一个十年”为主题,围绕“《公约》的成就: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变迁”、“清单制定与名录申报”、“平行领域: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世界遗产、文化产品和服务”、“《公约》缔约国履约经验”、“其他相关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5大议题进行充分的探讨和互动。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此次大会以《公约》通过10周年为契机,通过回顾《公约》产生的历程,总结履约经验,探讨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困难、挑战和机遇等,对提升国际社会对《公约》意义、价值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论水平,为推动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说,“中国已有37个非遗申报项目纳入保护之中,当然还有更多非常独特的非遗项目。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文化来自何方,自己的身份如何得以认同,从而在全球一体化中找到自身的定位。我相信我们的职责是要更好地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据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介绍,我国的“非遗”保护主要通过全面普查,建立起国家名录保护体系和国家传承人名录公布制度。同时,从“非遗”项目的丰富性、独特性出发,探索和实行抢救性保护、原生态保护、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等不同的有效保护方式,并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今后“非遗”保护要积极推进建立健全保护工作的有效机制,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合作。

  会议形成《成都展望》,成为未来指导全球非遗保护的新纲领。《成都展望》在肯定《公约》通过强调相关社区、群体及个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及保护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建立了一种全新模式的同时,也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积极推进建立健全保护工作的有效机制,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保护与使用的关系。

  展望非物质文化发展的未来10年,《成都展望》提出了新的期待: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对其持有和实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愈加珍爱,对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愈加尊重;各国更好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公约》原则相结合;各国通过《公约》及其他国际交流活动,相互分享各自丰富多样的保护经验,共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国际社会和世界人民能够认同《公约》的宗旨,并投入有效践行《公约》的伟大事业中;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能力、传承与实践的各种消极因素将逐渐弱化,乃至消解;通过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并为构建当今世界和谐、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发挥更大作用。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