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怀沙徐嬿婷郅敏三人展开展 显东方艺术情韵(图)--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文怀沙徐嬿婷郅敏三人展开展 显东方艺术情韵(图)

2013年08月12日14:1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文怀沙徐嬿婷郅敏三人展开展 显东方艺术情韵(图)

“东方艺术情韵:从天安门到凯旋门——文怀沙书法作品、徐嬿婷绘画作品、郅敏雕塑作品三人展”在北京1+1艺术中心开展 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摄

  “东方艺术情韵:从天安门到凯旋门——文怀沙书法作品、徐嬿婷绘画作品、郅敏雕塑作品三人展”在北京1+1艺术中心开展 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12日讯(记者 李冬阳) 8月10日下午,北京1+1艺术中心迎来了开馆后的第三次重要展览——“东方艺术情韵:从天安门到凯旋门——文怀沙书法作品、徐嬿婷绘画作品、郅敏雕塑作品三人展”。来自于外交部、文化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相关领导、著名美术评论家、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各界精英人士约200人出席本次展览。画展现场举办别致生动的开幕仪式和开幕酒会。

  此次展览的三位艺术家从不同的艺术门类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形成有特色的个人作品,通过可感知的具体形式,重回“风”、“骚”语境中的自我,从而达到艺术的真谛——弘扬生命、弘扬文化的精神力量,达到心灵的完满。

  据悉,本次展览由北京1+1艺术中心和嘉合传播联合策划承办,为期22天,在8月31号展览最后一天将举行作品拍卖活动,“三人展”将于10月8日到10月15日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展览,三位艺术大家将以书法、绘画、雕塑来诠释中国艺术,向欧洲展示中国文化,促进中法文化艺术交流。

文怀沙在展览现场向大家介绍书法艺术 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摄

文怀沙在展览现场向大家介绍书法艺术 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摄

开幕式现场 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摄

开幕式现场 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摄

开幕酒会现场人们饮用世纪朗润国际贸易(北京)有限公司的供酒 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摄

开幕酒会现场人们饮用世纪朗润供酒 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摄

游客在现场观展 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摄

游客在现场观展 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摄

  相关资料:

  文怀沙先生为二十世纪初产生的众多中国文化学者中硕果仅存者,是中国德高望重的学者,世纪文化老人。他潜心研究《楚辞》数十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与郭沫若、郑振铎、游国恩等学者一起为楚辞研究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文怀沙先生亦是屈原精神的践行者。文怀沙先生的书法作品《离骚》集句。在文怀沙先生的作品中,字字珠玑流淌为纸上文脉,以“已意”写屈子,回应那千古召唤。他将一生对中国文化的领悟倾注在其书法作品中,其书法古朴厚重、毫无媚态,书卷气扑面而来,其间波澜壮阔、雄厚深沉。

文怀沙 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摄

文怀沙 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摄

  文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用“风”、“骚”两个字概括之。“风”和“骚”是耐人寻味的,“风”代表中国文化的共性,代表人物是孔子;“骚”代表中国文化的个性,代表人物是屈原。孔子远在中世纪之前已为世界所熟知,中国的伟大诗人屈原也已在1953年与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的文学家拉伯雷、古巴的作家和民族运动领袖何塞·马蒂一道,成为世界和平理事会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从此屈原得到世界范围更广泛的关注。文怀沙先生认为“屈原把生存的理由看得比生存更重要”,屈原所留下的伟大诗篇将这种个性永远地铭刻在了中国人的文化血脉中。

  画家徐嬿婷博士的作品表达的是生命的广大和美丽,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是东方禅意的自然流露。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她的作品超越了对自然物象的描绘,更是昂扬生命的表达,温暖豁达,恬淡超然。在嬿婷的作品中,中国绘画的直抒胸臆和文化情怀都彰显出来,绘画成为她世界观的表达,成为传达文化观念的方式。

徐嬿婷 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摄

徐嬿婷 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摄

  徐嬿婷博士的作品有着女性画家的细赋、精准、敏感、率性,也有男性画家的气度和胸怀,这是难能可贵的。她的作品是一篇篇禁止破坏森林的檄文,是一道道怒斥吞噬家园的战书。认识嬿婷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纤丽、矜持的婷婷靓女。但真正了解她的人,才会发现透过她那纤丽、矜持的亮丽隧道可以细查出她率真、幽默、聪慧的内涵。看徐嬿婷画画时有这样的感受:“此时,我怎么也不能阻止徐嬿婷油画发出的声言——它像一组组交响乐,在我脑际萦绕。徐嬿婷挥舞着画笔,如指挥家拿着指挥棒,她向大地涂抹的那些色块,是一个个起伏的音符……”

  郅敏的雕塑作品造型古朴、端庄,精神追求上超越了时空。郅敏深得中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最终回到中国雕塑的文化系统之中,他的雕塑不再是生活片段的再现,不再是自然形态的模拟,而以东方艺术家对待自然和物象的方式直追物质的精神价值。

  关于郅敏的《双生系列》作品,中央美术学院赵力教授认为,在中国早期的艺术遗存中有大量关于“双生”的描写,而在文化深层上这些“双生”的图像,在中国社会历史的早期无一例外地皆关涉于原始宗教文化的根源,之后则为中国人宇宙观、认识论的不断演化的独特阐释。对于郅敏而言,“双生”即便明确地来源于一个极为庞大的传统,但是它的存在意义更多的则是落实于对自我艺术创作的“当代性”与“极致性”。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教授评价郅敏的作品,“青年雕塑家郅敏走过的路程犹如陶冶,最终推进到"陶化"或"瓷化"的新境地。这是一个自我塑造的过程,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品格提升过程。我期许郅敏的才华能够绽放,为他积极拓展当代陶瓷材料语言的努力所慰籍,更为他蕴含在作品之中对文化的深刻理解而由衷地欣喜。”

(来源:中国经济网)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