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文化世象·警惕不良文化趋向⑨)

价值迷失阻碍道德崛起 文化中国的道德信仰需重建

斯 文

2013年11月28日08:15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乡村社会到都市社会、从封闭社会到开放社会,中国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这些变革推动着中国的社会进步,也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

  文化领域里的变化尤其明显。思想的解放解开了文化创造力的束缚,解除了文化生产力的禁锢,新思想、新浪潮纷至沓来,新风尚、新流派风起云涌,文化景观前所未有地丰富包容,文化创造呈现勃勃生机。

  然而,不容否认,在思想解放取得可喜进步的同时,文化领域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价值迷失和道德失范,具体表现为奢靡化、物质化、去智化、粗鄙化、虚无化、空心化、娱乐化、泡沫化。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比物质浪费更可怕的精神疾患,近来颇有愈演愈烈之势。

  价值迷失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奢靡化、物质化。孔孟倡导的仁义礼智,老庄世界的逍遥无为,李白诗篇的旷达飘逸,陆游笔墨的家国天下……中华民族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如此多的精神财富、为人类贡献如此璀璨的文化宝藏,这些财富和宝藏传递着民族的智慧,滋养着华夏的心灵。然而,令人诧异的是,我们刚刚解决精神的温饱问题,这些精神财富便被奢侈地挥霍,政绩工程和文化项目遍地开花,价值观堕落为“价格观”,文化传统变成价格标签。

  价值迷失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去智化、粗鄙化。再粗鄙的段子,只要能搞笑,便可风行天下;再低俗的节目,只要能来钱,便被奉为法宝……这类文化现象司空见惯。网络时代,传播形态的巨大变革既为文化发展带来生机活力,也造成了文化生态拒绝智慧、拒绝担当的低端化。

  价值迷失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虚无化、空心化。如今,坏消息似乎总比好消息更吸引眼球,丑恶故事似乎总比良善故事更耸人听闻,花边新闻似乎总比深邃思考更能带来愉悦。一些人乐此不疲地颠覆文化经典,不加分辨地膜拜流行文化、发动造星运动……虚无的幽灵几乎游荡在当下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小众与大众的矛盾中,文化的精神指向变得模糊,文化的价值内核正在被消解。虚无的阴影之下,人们不再关心终极价值,文化创造和文化产品走向庸俗、浅薄和空心化。

  价值迷失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娱乐化、泡沫化。我们的文化生产与消费尽管有着几何级数的量的增长,但与真正的繁荣仍有距离,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的大师级艺术家仍寥寥无几,能够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史诗性作品仍屈指可数。从娱乐化到泛娱乐化再到愚乐化,从泡沫化到泛泡沫化再到飞沫化,文化表现为轻浮的喧嚣、肤浅的热闹。难怪有学者尖锐地指出,文化越是泛滥,就越失去独立的尊严和品格,整个社会就越没有文化。

  文化,是对人类精神的涵养和化育,价值迷失将使文化走入道德低地。物质化、奢靡化是对勤谨俭谦的颠覆,去智化、粗鄙化是对尊文敬识的颠覆,虚无化、空心化是对包容厚载的颠覆,娱乐化、泡沫化是对慎终追远的颠覆,而这些,恰恰是中国文化传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知不觉中,“文物昭德”、“乐以安德”的文化主张,“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美学操守,以及日常文化生活中对“德”的定义与追求,变得不断模糊、不断退让、不断淡化。价值的迷失严重消解着我们在五千年文明传统中所形成的伦理共识,道德的失守反过来又严重动摇我们的社会判断和文化操守。文化与道德,面临关乎民族命运和未来的博弈。

  这场博弈,不可小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还应包括文化的繁荣。如果我们的文化丧失了思考能力,社会丧失了道德支撑,创作失却了学术规范,建设失却了人文情怀,文化复兴便无从谈起。

  应该承认,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文化生态的多元多样。价值取向多元、思想疆域广阔、生活方式丰富,是我们今天文化中国的一个重要特色。但是,不管怎样的多元、广阔、丰富,都必须有边界,有底线。可以拥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但须不能妨害社会的公共判断;可以追求自己的财富,但须不能妨害社会的公共秩序;可以在电视节目中、在网络发言里表达观点,但须不能消解社会的道德建设——这是现代社会的文明标志。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便是化育天下风气,引导人心向上、向善、向美。哲学家冯友兰在比较研究中发现,与西方文化“智”性文化不同,中国文化是一种“德”性文化。“尚德”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原点与核心,“德”不仅催生了中国传统的认识论和价值观,而且成为中国文化永恒的母题。

  世界发展到今天,各种利益矛盾裹挟杂糅,社会转型过程艰难繁复,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断完善的道德追求,是使我们远离文化异化陷阱、规避文化利益冲突、调整文化发展格局、完善文化市场体系的内生动力。

  中国文化需要道德崛起。敬畏传统方能坚守恒常,谦逊内敛方能豁达冲融,谨慎求索方能吐故纳新,常怀忧患方能心存远大,今天,我们需重估文化中国的精神气质,重建文化中国的道德信仰。这亟待我们每个人身体力行。

           

  编者的话

  《价值迷失阻碍道德崛起》是“文化世象·警惕不良文化趋向”系列的最后一篇。该系列共刊发了九篇文章,分别对当下文化领域的闭门造车、以丑为尚、网络暴力、政绩工程、浮奢之风、技术崇拜、比坏心理、形式主义、价值迷失等九种不良文化趋向进行剖析与批评。文章不仅分析了它们产生的深层原因,而且揭示了它们对社会文化健康发展的遮蔽和破坏。该系列见报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学界引发强烈共鸣,其中一些还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文化话题。这从一个侧面证明,文化领域的不良趋向已经引起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呼吁建设文明中国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对当前的文化建设来说,“警惕不良文化趋向”仅仅是一个开始。在该系列之后,“文化世象”栏目将继续关注文化现象,敏锐捕捉时代律动,激浊扬清,彰善惩恶,为推动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贡献力量。


  《 人民日报 》( 2013年11月28日 24 版)

(责编:陈苑、许心怡)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