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上图馆藏尺牍文献精品展今揭幕 一纸飞鸿中回溯历史

2013年11月30日09:43    来源:新闻晨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上图馆藏尺牍文献精品展今揭幕 一纸飞鸿中回溯历史

 

 

 

 

凤墅帖 (岳飞手札)

 

     
 

 

 
     

周作人书信(信封)

 

 

  晨报记者 徐颖

  “一纸飞鸿——上海图书馆藏尺牍文献精品展”今天在上海图书馆第一展厅揭幕。共展出明清至当代106位名家和1个社团的尺牍原件117件,同时陈列尺牍文献14件,其中有宋拓珍本名帖、宋刻善本等珍稀文献。在名人信札拍卖价日趋攀升,鲁迅书信一个字就值3万元的今天,上海图书馆以尺牍文献为主题举办展览,不仅是为了让大众了解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也希望在这个电子通讯手段占据主流的时代,让人们从一纸飞鸿中回顾历史的喜怒哀乐。

  岳飞手札珍贵亮相

  “尺牍”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代,“牍”就是书写用的木片,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常用长一尺的木牍写信,“尺牍”因此成为书信的代名词。

  上海图书馆收藏尺牍文献数量众多,仅明清至当代尺牍原件就达13万余通,而馆藏刻帖、古籍等文献中保存的尺牍更是浩如烟海。这些藏品的来源一为各界捐赠;二为历年采购;三为原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移交的征集品。

  在此次展品中,有清初曲阜颜氏所藏《颜氏家藏尺牍》,保存了顾炎武、朱彝尊、王士禛、孙承泽、孔尚任、梁清标等众多清初名人的手札原迹,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而2013年由晚清名臣张佩纶后人张恭庆、张怡、张恭慈无偿捐赠上海图书馆的丰润张氏家藏尺牍,则包括了张佩纶、李鸿章、于式枚、李鸿藻、张之洞、陈宝琛、王懿荣、黄国瑾等数十人来往信札,揭示了大量晚清政坛内幕,是上图历年所得尺牍中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近代史料;南宋曾宏父辑刻的《凤墅帖》收录了众多宋代名人的尺牍书迹。此外,展品中还有难得一见的岳飞手札等;而宋蔡氏家塾刻本《李学士新注孙尚书内简尺牍》则是此书唯一存世的宋刻本,其文学价值、版本价值都不可忽视。

  近代文人书信亮点多

  此次展览,除了明清尺牍,其近代文人书信板块也十分引人关注。近年来,名人信札在拍卖市场上早已成为大热门,上周在嘉德秋拍中,鲁迅一封200余字书信就拍出了655.5万元的天价,创下了一个字值3万元的高价。

  本次展览集中了大量近代名人书信,几乎封封都很珍贵。如一封《十老营救被捕学生函稿》,体现了知识分子对时局的关注。1947年6月,为营救上海各校被捕学生,由陈敬第(叔通)、张元济出面,起草了致上海市市长吴铁城、上海警察局局长兼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宣铁吾的函稿。难能可贵的是,上图收藏的这份函稿保留了从草稿开始,历经第一稿、第二稿直至最后定稿等全部过程。

  此外,还有周作人1950年出狱后写给康嗣群的一封信。曾经用过多个笔名的周作人在该信中谈到了他的笔名由来,该信记录了一段有趣的文坛掌故和印坛轶事。

  而徐悲鸿的多封信札也很有看点。一封他写给诗人徐志摩的表弟陈从周的书信,信中直率地表示了他不赞成陈从周从事徐志摩年谱一书的写作,勾起人们对往事的无限遐想。还有多封徐悲鸿致陈从周的信中,则表达了他当年对张大千回归一事的殷殷关切。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张大千最终未能归国,但从这片言只语中,让人感受到徐悲鸿昔日所赞“五百年来一大千”之真情。

  本次展览将免费对公众开放,展至12月9日。

(责编:张帆、胡雪蓉)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