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评:数字时代书籍设计需凸显纸质书的特质

2013年12月02日17:14    来源:太原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评:数字时代书籍设计需凸显纸质书的特质

  原标题:数字时代“美书”请读者留步

  纸质书,自诞生以来就扮演着人类传承文明、传递信息的主要角色。然而,随着数字化阅读大行其道,不少人已许久不闻墨香。纸质书的未来,似乎在无可避免地黯淡、萎缩。

  然而,有一部分人相信,优秀的内容、美丽的设计、舒适的手感相加,是纸质书的生命力得以延续的“公式”。走过10个年头的“中国最美的书”评选,就被看做是传统阅读衰退的时代背景下的一种积极作为:通过实物感和现实感等感性呈现方式,与电子屏幕争夺读者。而且,这也是时代为出版业提出的更高要求,是读者阅读体验升级的契机。如何让人们感受阅读之美,这样的探索可谓多多益善。

  标准“最美的书”不等同于豪华装帧,既不应迎合市场,也不能成为炫技试验田

  《冬至线》《汉字大爆炸》《空度》《一点儿北京》……2013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评选近日在沪揭晓,21种图书榜上有名,它们将代表中国参加2014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

  什么样的书,才能被称为“最美的书”?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祝君波介绍,在没有“中国最美的书”评选的时候,各方对书籍的评判标准是非整体性的。“我们曾经评3个奖:封面奖、内页设计奖和插图奖。而‘世界最美的书’传递的精神是,书应该具有一种整体的美,封面、内页和插图都尽善尽美。”

  “‘最美的书’强调书籍设计的简洁、流畅,要求各个部分在审美上保持一致,装帧形式必须适合图书内容。”祝君波形容,“最美的书”除了要有视觉美,还要有音乐感,就是翻阅时会产生一种节奏。他强调,手感非常重要,“一本书拿在手里要舒服,不能把书做得很坚硬、把书角做得很尖锐。”

  “最美的书”,绝不等同于豪华装帧。“不少豪华书,恨不得金银铜铁都用上去。”祝君波这样说。片面追求豪华、隆重的设计风格,使得一些昂贵图书越来越脱离书籍“给人阅读”的本质,破坏了携带、手感、实用、成本这些最基本的设计元素。

  著名语言学家、出版人郝铭鉴批评,“有的设计跟着市场走,习惯用渲染、夸张的设计手法,色彩要艳,字体要大,却缺乏美感。不少在机场销售的图书,书名、用字都能‘弹眼落睛’。”

  当然,也不能为设计而设计。按郝铭鉴的形容,“有的设计者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根本不把读者放在眼里。有些书字越用越小,恨不得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有些书开本越选越怪,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压根没有书要放在书架上的概念,几乎成了炫技的试验田。”

  简而言之,“最美的书”倡导书籍回归阅读的本源,且兼具艺术气质。

  差距中国顶尖书籍设计师与世界水平相差无几,但国内整体水平比较低

  “中国最美的书”评选活动,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主办,今年是第10个年头,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书籍设计的探索与创新。2003年,首批16种“中国最美的书”漂洋过海,到德国莱比锡参选“世界最美的书”。《梅兰芳藏戏剧史料图画集》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荣获“世界最美的书”唯一金奖。此后的10年,共有208种中国图书现身莱比锡,11种图书获得“世界最美的书”称号。中国书籍之美,就此传播世界。

  但每年评出约20种书,对于年出版20多万种新书的中国来说,只是沧海一粟。业内人士指出,中国顶尖的设计师与世界一流水平相差无几,但国内整体设计水平比较低,仍然落后于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原因在哪?江苏一家出版社的美编回忆,自己设计了近千本各类书籍,历经了铅印、胶印的手工做稿时代,全电脑设计时代,在这期间所做的大量设计,都停留在“书的装帧即封面封底一张书皮”的陈旧观念。

  河南文艺出版社美编室主任刘运来感慨,设计环境和设计追求之间也存在矛盾。“基层的美编会遇到很多难题。和编辑的沟通是不是通畅?社领导的审美和想法如何?作者坚持自己的要求怎么办?连发行部门也参与进来,他们直接面对市场,判断标准和美编往往不一样。面对方方面面的意见,我们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现在有的出版社工作量很大,有的人一年要做三四百本书,甚至五六百本书,一天做两本,设计智慧怎么发挥出来?”知名书籍设计师吕敬人疑惑地问。更多设计师感慨,如今一般出版社设计书的价值观非常明确,就以图书的销量作为衡量的标准。

  在这种大环境下,“最美的书”倡导书是完整的空间体、生命体,如同建筑一般,又如同音乐的乐章一般,似乎呈现出更多理想化的色彩。

  厚望优秀的书籍设计,被视为纸质书与电子书争抢读者的“卖点”

  “到今年6月底,我国已有5.91亿网民,4.64亿手机网民,这比去年12月又净增了4379万人。这是一组令人震惊的数字。”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说,如今,有不少读者手捧“小屏幕”,减少了纸质书阅读。

  在电子书时代,书籍设计被寄予“扳回一城”的厚望,“最美的书”评选便是在传统阅读衰退的背景下的一种积极作为。

  “我们的书籍设计未来就是要和电子阅读抗衡,它的优势在于,纸质书的阅读是物质化的、有过程的,是有时间和空间概念的。设计者还可以在书的结构中,制造节奏、层次、旋律等。”吕敬人分析,“我们相信,纸质书有它自己的生命力。”

  就如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前主席乌塔·施耐德所言,优秀的版式设计今后将是纸质书的一大重要特征。比较电子阅读而言,纸质书的“卖点”正在于其感性的表现方式:实物感和现实感。有人摒弃下载电子书而选择购买图书,就是特别珍视书本持握在手的感觉。

  这些特性,需要通过新的书籍设计理念和实践得到更好的发挥。而书籍设计的进步,也提升着书籍的文本价值和文化影响力。

  书籍设计师朱赢椿设计的《蚁呓》曾获颁“中国最美的书”,这本书的封面没有书名,只有5只蚂蚁。“这是一本关于蚂蚁的书,只有2000字,非常不商业,开印的时候只印了1000本,因为没有信心。”朱赢椿介绍,“现在这本书每年都在出版,累积已经有5万册了。这让人看到了希望。”

  在这些着力将纸质书打扮得“更美”的人们看来,一本书以纸的形态存在,一定有它的理由。就如朱赢椿所言,“电子书的压力要求我们书籍设计师一定要认真,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把一本纸质书的特质做出来。”

(来源:太原日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