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莫让世界遗产成地方政府的商品
与珠算申遗的同时,还有个新闻也很好玩:扬州三把刀天下闻名,同时也是省级“非遗”项目。目前,扬州修脚正单独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
关于“中国式申遗”,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关注。
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意,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遗产,正如《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指出的,世界遗产地的利用必须确保生态或文化的可持续性,确保利用不会对遗产地的杰出价值、完整性或真实性产生有害影响。对于文物保护单位要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存历史的原貌和真迹;对于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典型地段,要保存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这种本意已被“中国式申遗”扭曲了,申遗成功后,进行野蛮开发,景区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以致第28届世遗大会对苏州园林、武当山、三江并流等亮了“黄牌”,申遗不但未能起到积极的文化保护作用,反成了“合法破坏的保护伞”,实在匪夷所思。还有,申遗成功后门票大涨,比如张家界、西递宏村、承德避暑山庄、九寨沟、黄山、武当山等成为世界遗产后,景区门票一路攀升。世界遗产成了地方政府的商品,成了吞噬老百姓血汗钱的一个堂皇借口,这样的舍本逐末的庸俗化申遗,还有什么文化意义和积极意义呢?
就说今天的扬州申遗,如果修脚项目挂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字招牌,修脚价格肯定会大涨,更多老百姓都修不起脚,反而加剧了修脚行业和人民大众的距离,不利于文化传承。
不妨借鉴西方国家的管理经验,提高公众的文化保护意识,提升整个社会对文化遗产的敬畏和爱戴。政府加大管控力度,通过政府监管、法治约束、遏制商业开发等手段,让世界遗产、非物质遗产,得到科学、有序和规范的保护,遏制住舍本逐末的申遗。
(来源: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