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申遗成功的珠算是否该回归课堂?
“一下五去四,三下五去二,一去九进一……”这些曾经耳熟能详的珠算口诀,还有多少人记得?
前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宣布: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借此,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珠算,再次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
珠算,在如今这个计算机普及的年代还有多少人会用?还有人在学吗?它会消失吗?我们做了一次独立调查。
调查
能背口诀的受访者不到1/3
“珠算口诀会背吗?你会打算盘吗?”就这些问题,我们在杭报经典学堂家长群、小记者群和学生群进行了调查,结果得到了几十个回复。
其中,能说3句以上珠算口诀的不到1/3,大部分是年龄大于35岁的家长;“80后”们表示还有些印象,虽然说不上几句,但听到珠算口诀似曾相识;绝大多数20岁左右的“90后”和10多岁的“00后”对珠算完全没概念。
而对于会否打算盘,调查中只有3位从事财会工作的家长表示会用,但他们也只是会简单的加减法,复杂的乘法和除法已经基本忘记了,而且工作上已经不再涉及珠算。
人物
四五十岁的老会计也不用
“上小学时,左边挎着书包,右边挎着算盘,也算是我们那代人的共同记忆。”现年37岁的何女士是新杭州人,2003年来杭,小学在慈溪明鹤小学读的。因为学校是珠算特色学校,所以算盘一背就是5年(当时小学只读5年)。
“当时珠算是一门必修课。”何女士说,老师会要求大家在最短时间内,用算盘从1加到100,既要稳又要准,这是练算盘的基本功。“如果算盘打得好,也是一项骄傲的资本呢。速度快的同学会被选拔去参加各类比赛。”
聊起珠算,何女士自豪地说,她曾经还考过级。因为职高读的是会计专业,必须参加珠算技术等级考试。虽然当时珠算打得很溜,但毕业后真的做起了会计,算盘反而被束之高阁。“现在办公都是无纸化、电算化,财会人员只需正确录入,电脑软件就能自动计算,大部分情况下不需要算盘计算。而且珠算需要心非常静,注意力非常集中,稍有干扰就会出错,单位也没有好的用珠算环境。”何女士说,现在单位里连四五十岁的老会计也基本不用珠算了。
现状
大学小学珠算不再普及
现在还有人在学习、使用算盘吗?在杭很多高校开设了会计学、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记者首先咨询了大学教授。
浙江财经学院会计学院教授邱学文介绍,八九十年代,珠算是会计专业必修课,大学生都要通过珠算等级考试。等级分为普通级和能手级,能手级比普通级高。一般会计从业资格证要求达到珠算普通五级就可以。但自2000年以后,珠算就慢慢退出大学课堂了。
“到了大学就进入职业教育了。如今科技发达,是讲究效率的时代,现在已经有了更为快捷的计算工具,不需要再开设珠算课。”邱教授说。
而目前小学珠算也未普及。记者了解到,上世纪90年代初,珠算曾作为必修课出现在小学课本中。但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取消了珠算,原因是珠算的计算功能被计算器代替,取消珠算教学能为学生减负。
2012年教育部公布的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科目的新课程标准中,在1-3年级对于数的认识中增加了“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的要求。“目前主要就是在小学初段,对算盘的各部分名称用途进行介绍,让学生对这项国粹有系统了解,但已经远离了计算,也就是说珠算并没有作为一门技能课程被普及。”省教科院附小校长张翼文说。
记者也向杭州市教育局了解到,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没有对杭州中小学加入珠算要求,杭城的珠算普及度不高。
声音
珠算重返课堂意义不大
随着申遗成功,“珠算重返课堂”的声音再次出现,互联网上的讨论很热闹。
支持者说:“这是咱们的老传统了,不应失传,万一哪天停电了,会计们不会打算盘可怎么办?”反对者驳斥:“计算机以后越来越发达,算盘恐怕是用不上了,现在孩子要学的东西已经很多了,珠算可以作为社团项目,正课就别再加上了。”还有网友打趣:“珠算和麻将一样,能活动手指,能预防老年痴呆。”
对于这个话题,老师们怎么看?“单从计算角度讲,珠算重返课堂不符合时代潮流。”省教科院附小校长张翼文说,目前小学对学生计算方面的要求有所降低,一些课堂甚至引入了计算器,比如像小数点后的多位数运算、大数目的繁琐运算,算盘没有优势。
“虽然不能否定珠算,但从数学学习角度来讲,珠算进课堂的意义不大。”上城区新思维数学研究中心主任唐彩斌觉得,作为一种计算工具,珠算已经没有多大优势了。但从数学教学角度上说,算盘倒是可以帮学生更好地理解计数和位值的概念。“我们平常教学中,都是‘以1代10’,而在算盘上是‘以1代5’,这对教学来说是一种丰富。”唐彩斌说,前天在听一位数学老师上课,其中一个环节是让学生用各种方式来表示“45”,“其实这个环节可以把算盘加进去,用算盘来表示会不会效果更好呢?”
延伸
珠心算课程近年很火爆
学了珠心算一定能学好数学?
相比珠算的远离,脱胎于珠算的珠心算教育,一度成为幼儿智力开发的热门课程。近两年,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珠心算课程比较火爆。中心珠心算项目主管沈春丽介绍,刚刚过去的春、秋两季报名,学生达到2000多人次,多为5-10岁的孩子。
珠心算是以珠算为基础,通过实际拨珠训练,到模拟拨珠训练,再过渡到印象拨珠,最终在脑中形成珠像运动进行计算的一种技能。形象点说,珠心算是把手里的算盘移到脑子里去,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把抽象数字变成直观算珠印象,在脑中快速完成计算。
“平时的珠心算训练,都是通过快速报题进行。除了锻炼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形象思维、注意力和记忆力。”沈春丽说,这有助于让学生安静下来,培养心性。
不过对于珠心算,也有老师呼吁理性对待。唐彩斌认为,熟练背诵和掌握珠心算口诀不应该成为对每个孩子的要求,因为不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珠心算,没有兴趣的培训只会增加孩子负担。也有专家认为,学前经过珠心算训练的孩子,进入小学后确实有计算速度上的优势,但珠心算的计算方法有别于学校教育中的计算方法,有的小学生一时间很难转换过来,使得学习更吃力,甚至造成部分学过珠心算的学生学不好数学。
(来源: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