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赵青云:汝窑并非无大器

2013年12月08日08:59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赵青云:汝窑并非无大器

粉青釉盏托

天青釉小口细颈瓶

赵青云

高仿莲花式温碗(天青)

  汝瓷研究专家赵青云平反宋汝窑“冤假错案”——

  在汝瓷鉴定上,赵青云可谓泰斗级人物。他不仅解决了宋代钧瓷与汝瓷两大名瓷窑口的历史悬案,而且亲自发掘出土了八件汝官窑烧制的完整器,确证了汝官窑的烧造时段仅为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大约20年间……

  原标题:汝窑并非无大器

  近日,82岁的赵青云到广州出席“汝窑文化与茶文化之东道汝窑”论坛,活动期间接受了本报专访,畅谈他丰富多彩的考古生涯及对当代高仿汝瓷的看法和对汝官窑瓷器存世量的认知。

  首本专著获郭沫若题字

  赵青云进入考古行业,可谓是歪打正着。早年就读于汤阴师范时,他经常参加文艺演出。碰巧,一位师姐也同样热爱文艺演出,极力推荐他到县文化馆工作。在平原省撤销并入河南省后,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到郑州,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郑州的地下文物太多,需要一批新的考古人员。就这样,河南省于1953年举办了第一届考古培训班,每个地区抽调两名优秀青年干部到开封学习,赵青云被选上了。三个月培训期满,他被调到安阳专署从事文物工作。半年以后,他又被提名进了河南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现为河南省考古研究所)。

  因为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秀,1960年赵青云被调入省委宣传部工作。但他心系考古,并无当官的欲望和准备,一直要求回到原单位。在这期间,当时的省委宣传部长发现郭沫若竟然给赵青云的第一本著作题了书名,对他刮目相看,“我到北京开会,想拜访郭沫若都需要提前预约,你竟然有本事请他题字,不得了。”原来,这本《巩县铁生沟》对汉代的冶铁遗址考古发掘情况做了全面的梳理,写成后赵青云将手稿寄往科学出版社。出版社归中国科学院管,当年郭沫若正是院长,他到出版社检查工作,看到社长亲自编辑该书,非常感兴趣,立即挥毫题了书名。

  1962年国家精简机构,文教部与宣传部合并,赵青云终于得偿所愿,回到了考古队,并开始重点从事古陶瓷的专项考古。

  1963年,赵青云开始着手鹤壁集窑的考古发掘。这一磁州窑系的民窑,从唐代到元代一直烧造青瓷和汝瓷。考古发掘完成后,他整理成文,一经发表,引起了很大反响,日本著名古陶瓷专家小山富士夫专门赶到河南考古现场,看到发掘的标本后,希望这次考古成果可以到日本展出,并邀请赵青云到日本讲学。本来,1965年底双方已签好协议,怎料第二年春,一场“文革”使得出国交流的事情被搁置下来。

  但赵青云探寻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他又对河南全省的古窑址进行全面考察,写成了《河南陶瓷史》一书,再度引发关注。自此,年纪轻轻的赵青云,成为河南省陶瓷考古方面公认的专家,在河南这片文物丰饶的土地上,继续收获着惊喜。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解开了钧窑窑址和汝官窑窑址这两大历史之谜。

  解决宋代两大名窑窑口历史悬案

  宋代五大名窑——汝窑、钧窑、北宋官窑(包括南宋官窑)、哥窑、定窑,其中有三处都在河南,但这些名窑的地址在历史文献中的记载都比较笼统,只说钧窑出在钧州,汝窑出在汝州,至于具体位置,并没有明确的记录,导致这些窑口成为历史的悬案。为了弄清楚汝窑的窑址,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古陶瓷研究界的泰斗们就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以前的考古调查,都是在当地征集一些实物标本,和宫廷的传世品、完整器完全对不上号。因为宋代的官窑瓷器,即使宫廷不要了,也是就地砸碎深埋,地表是找不到的。在苦苦思索中,我发现过去的调查有一个不足,就是只将文献记载中的汝州局限于今天的汝州市,没有扩展到古代汝州整个辖区,于是我转换思路,到古汝州所属的几个县进行调查,宝丰清凉寺因此进入了我的视野。因为现在它不属于汝州,古代则归汝州管辖。这样才一步一步确认了清凉寺汝窑窑址。”

  钧窑方面,以前很多人则认为应该在钧州,从这一推断出发考察历史,人们赫然发现钧州得名于金大定二十四年,于是推论出既然北宋没有钧州,也就没有所谓的官窑钧瓷。而赵青云又对简单的史料进行深入透视,认为钧窑所在地并不是钧州,而是禹县钧台。“这是夏禹王的儿子夏启宣誓继承王位时所站的台,非常有名,在钧台附近设立的窑口叫钧窑也就名正言顺了。”考古发掘也证明了赵青云的推断。随着发掘的深入,钧窑各个时期的地层显示得清清楚楚,最底为唐代。

  通过研究对比,赵青云得出了基本的判别标准:唐宋元明的钧瓷为灰胎,清末民国年间钧瓷才出现白胎。从造型上看,唐代整个社会倾向于以胖为美,导致唐代的钧瓷器型比较庄重、丰满、大方;到了宋代,则讲究线条流畅,亭亭玉立;元代因为是少数民族统治,器型比较厚重;到明清,钧瓷的胎质则比较细薄,制作上比较灵巧。就釉色而言,唐代的钧瓷通常被称为黑唐钧,黑釉上面带些蓝斑,效果非常美妙。宋代的钧瓷会上四层不同的釉色,一层含氧化铜较多,一层含钴料较多,一层含氧化铁较多,一层就是普通的釉料,然后通过高温烧制使得这四层釉互相渗透,出现五彩缤纷的窑变,赵青云将其归纳为:“红中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红”。反映了当时高妙的烧制工艺。

  汝窑大器 高达71厘米

  对宝丰清凉寺汝窑窑址的考古发掘则始于1987年,由赵青云领队亲自参与发掘,到1996年,先后共进行了六次发掘。陶瓷考古中堆积如山的瓷片不难见到,但要找到完整器,那就全凭运气了,就是在宝丰清凉寺村,赵青云得遇一生中最大的惊喜:“这个窑场规模非常大,经过考古钻探,总体面积110万平方米,开始只做民窑,到北宋晚期在其中划出4800平方米专烧官窑,是一个综合性的窑场。在窑厂的一个小作坊拐角处,有一处不到一米的小圆坑,五十厘米深,我们一次发现22件陶瓷完整器,其中8件为汝官窑。”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让赵青云写出了《汝官窑的新发现》、《宋代汝窑》、《汝窑考古的重大突破》等著作,推翻了过去在汝瓷鉴赏方面的多个结论:

  一、关于汝瓷的胎体颜色,以往都视汝官瓷为香灰胎,但在新发掘出土的汝瓷残片标本中,其实也有少量的灰胎、灰白胎;

  二、过去一般认为汝窑宫廷用瓷注重造型秀丽、高雅素净,民间才喜欢刻画装饰。实际上,考古发现官窑汝瓷也有刻花、印花及附贴莲瓣、镂孔圈足等装饰。这表明御用瓷器也吸收了民间所喜爱的刻、印、雕、镂等装饰技法。

  三、文献中就汝瓷的釉色曾有“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的记载,而新出土的实物标本,也有月白、豆青、卵白、葱青等,极大地丰富了以往对汝官窑瓷器釉色品种的认识。分析其釉色的成因,主要是入窑烧制时所放的位置、所受的温度不同而造成的,并非以前所谓的蓝釉上蓝彩、天青釉上天青彩。天蓝之所以珍贵,只因烧一百件,其中仅有两三件能出现天蓝色,其他大部分为天青色,月白色则因为处于温度最低位置而产生的。

  另外,赵青云特别谈到,过去人们受博物馆传世品所限,认为“汝窑无大器”,而宝丰清凉寺出土的莲瓣香薰炉、海棠式多层套盒及荷叶式高圈足器等,高度均超过了30厘米,纠正了人们的认识偏差。

  赵青云还表示,2006年他在民间看到过一件高达38厘米的汝官窑观音瓶,现在,他所见过的最大汝官窑器型为一对高71厘米的花口瓶。“人们普遍认为的汝官窑瓷器存世量只有65件,其实是1987年我们刚刚发现汝窑窑址时,上海博物馆把世界各国公开发表的、上了出版物的汝官窑瓷器进行统计而得出的数据,应该说他们做得很客观,但不少人却误读了,以为宋代到今天存世的汝官窑瓷器就这么多。事实上,就我所鉴定过的看,仅民间的汝官窑瓷器应该有一百件以上。因为最近这些年基建不断,窑址附近地区的农民也偷偷挖掘,外面挖风险大,就在自家院里挖,总会有一些宋代汝官窑珍品流散到民间。”

  是否掺玛瑙

  为主要鉴定依据

  当然,民间流转的很多则为民窑汝瓷,赵青云说,在他所发掘过的四大窑口中,临汝严和店窑就属于汝瓷的民窑。“官窑汝瓷和民窑汝瓷,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釉色,官窑汝瓷的釉料中掺入玛瑙,民窑汝瓷则无。加了玛瑙的汝瓷,在天青、天蓝、粉青等主色调外,表面都会出现隐隐约约的红晕,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四种不同的奇观:一、‘犹如晨日出海’,红点点像刚从海底浮现的太阳;二、‘又如彩虹悬挂’,红颜色呈现弧形线条;三、‘有如春光大地’,其他地方都比较黑,只有一处比较亮;四、‘又似夕阳晚霞’,太阳落山时昏昏沉沉一片,忽然又见一些红晕。民窑烧得再好,也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因此,赵青云认为,虽然鉴定瓷器要从造型、花纹、胎釉配方、烧造方法、烧造温度等方面综合考虑,但是否掺玛瑙,对于鉴别汝窑瓷器,是最简单直接的办法。

  赵青云表示,当代汝瓷跟宋代汝官窑瓷器相比,差别也在这里。“一般见古代汝瓷少的人,会认为今天的高仿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但以专业的眼光看,差距还是很明显的。虽然当代汝瓷在工艺上肯定比过去先进,能够做得更精致,造型设计上也更适合今天的生活所需,但离开了河南地区的当代汝瓷,无法采用当地的胎土原料,很难呈现古代汝瓷的厚重味道,可谓灵巧过剩,古朴不足。另外,现在的汝官窑瓷器高仿品,釉色都比较单调,内涵比较单薄。今天的胎釉配方跟宋代相比,恐怕距离还是比较大的。即使河南地区的一些厂家开始在釉料中添加玛瑙,也仍然看不到宋代汝官窑瓷器那四种红晕效果。”

  大家简介

  赵青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调研员、研究员,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河南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参加过郑州二里岗、巩县铁生沟、洛阳涧西区、安阳殷墟、临汝大张、固始侯古堆等大型遗址和墓葬的考古发掘工作,也曾领队参与钧台窑、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鹤壁集窑及临汝严和店窑等窑址的发掘工作。出版《汝官窑的新发现》、《河南陶瓷史》、《禹州钧台窑》、《唐青花瓷研究》等20余部专著,发表论文190余篇。

(来源:广州日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