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网络写作为传统文学带来启示

2014年09月26日11:20    来源:安徽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网络写作为传统文学带来启示

   原标题:网络写作为传统文学带来启示

   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办的华语文学网不久前上线。王安忆、叶辛、孙顒、赵丽宏、孙甘露、金宇澄等上海作家,以及余华、苏童、格非、马原、阎连科等知名作家向华语文学网授权了自己的作品,一些内地知名文学杂志以及香港、台湾和旅居、侨居海外的一些知名作家也予以授权。

   从这些知名作家纷纷授权文学网站刊登和转载自己的作品来看,说明这些作家已经看到网络传播的影响和作用,感受到网络和传统文学、传统写作日益密切的联系,需要处理好文学和网络、文学写作和网络写作的关系。这正像“触网”较多的作家陈村所说,华语文学网的上线对于当下文学网站是种补充,“商业网站要卖钱,按字数算,又臭又长就成了最受欢迎的。谈论网络文学‘注水’,这是原因之一。诗歌、散文、杂文这样的体裁很难在网上看到。有这样一个网站,让传统作家的优秀作品集体上网,是好事。 ”由此,“传统文学的网络化生存”,自然便成为这些作家讨论的话题。

   上海作家金宇澄的《繁花》销量惊人,并横扫各地华语文学奖。这位“50后”的文学杂志编辑起初是匿名在“弄堂网”上进行网络写作,是少数进入网络写作的“50后”。这位作家说:正是因为网络写作,才使每天忙于看稿的他写完了这部长篇,“读者的阅读、参与热情,赋予他一种责任感和超常的写作状态,他们的意见也直接影响了人物的命运。 ”这种网络互动写作,使作家早一步面对读者,在写作中始终存有为读者着想的心理。

   对于网络写作,余华说他非常愿意尝试金宇澄式的网络写作,他写作的《第七天》就是受到了网络的影响,不仅许多素材来自网络,一些句子如“你说的话我连标点符号都不相信”也被读者指为典型的网络用语。余华说自己会到一些知名售书网站去看读者的评论,发现读者对自己的小说,无论说好说坏都很有见地,甚至能指出责任编辑都没发现的漏洞,“在西方也有作家边写边与读者交流的例子,如果没有读者互动,那么传统写作和网络写作的区别就仅剩写完书稿是传给编辑还是发到网上了。 ”

   当下网络对于文学、网络写作对于文学写作尤其是传统写作的价值和意义,越来越多的作家已经感受到、认识到,笔者认为,不能仅仅看到它们之间互动交流的关系,探究“传统文学的网络化生存”,处理好网络写作和传统写作的关系,借助和利用网络写作的优势和经验,传统文学、传统写作还有更多的向网络写作、网络文学学习的地方。

   我们不能否认网络写作、网络文学商业化模式,但网络写作、网络文学有直接面对读者、面对市场的创作方式,还有一些网络文学因为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与读者产生共鸣,因而更接地气,这些文学特征不也是我们现在的主流文学、传统文学和写作所需要的吗?我们应该有这样一种文学自觉,在看到主流文学和传统文学现实困境的同时,认识到网络文学、写作的影响力和发展力,看到网络文学、写作的优势和力量,通过学习、借鉴转化为自身的优势和力量,为传统写作、传统文学的形式和创造力,注入鲜活、生动的品质。

   不能否认,在文学观念和文学表现方面,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写作的确存在差异。但是,在需要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直接面对现实生活、引发社会话题的讨论、关注当代性等方面,它们应该是一致的。没有这些共通的文学特征,无论哪一种形式的文学,都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来源:安徽日报)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