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上海公共文化配送有诀窍:田间农民享受到文化服务

本报记者  曹玲娟

2014年10月13日08: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彩纸围着剪子转,从笨拙到灵活,再到剪出五颜六色的创意冰箱贴,孩子们只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近日,一场“流动剪艺馆——非遗文化手工剪纸进社区”活动来到了上海金山工业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活动中心负责群众文化的干部马莉说:“今年的文化资源配送让市民很兴奋,有很多大家喜欢的新项目,这次我们中心‘抢’到这个活动,第二天上网一看,‘爆满’!”

  目前,上海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基本覆盖所有街镇,依托这个平台,上海正不断创新传播手法、丰富传播内容,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分享文化发展成果。

  院团、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参与文化配送的主体更广了

  “上海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无论是体量、建筑还是内部设施的水平,都是全国领先的,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将这些设施用得更好。” 上海市委宣传部事业处调研员周强说。

  2013年4月1日起,上海出台面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地方立法——《上海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规定》,制定了服务标准、项目清单、评估考核办法、投诉处理规定等一系列配套文件。

  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上海建立起市、区县、街镇三级联动的公共文化配送机制,通过该机制,在公共文化配送资源上实行差异化配置。在这张公共文化“三级配送网络体系”中,一级(市级)资源配送注重优品、精品,二级(区县)根据地域特点与市级形成差异化配送,三级(街镇)充分利用本地文化及人才资源,使配送向村居延伸。

  数据显示,2013年,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服务人次达6000万。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公共文化处处长杨庆红介绍,正是依靠整个上海市公共文化资源配送体系对内容的有力支撑,才能满足这样超大规模的文化需求。东方宣教、东方讲坛、东方社区学校、东方信息苑、东方艺术指导中心和东方农村数字电影院线等6家配送单位、17个区县、18个院团、社会主体、文化协会、行业协会……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变得更广泛了。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蒯大申就指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方式须从仅仅依靠政府提供的单一方式向多种方式转变,逐步实现由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和广大群众共同来提供,如此才能不断扩大供给,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为让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文化配送,上海将公共文化资源采购改拨款制为购买制,通过配送平台向社会发布公共文化资源配送的征集令。今年下半年,200余家院团、行业协会、文化机构和社会团体成为公共文化配送的主力军,参与文化资源配送社会主体同比增加近100%。

  点单、配送、评估……群众享受到了点对点的服务

  “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建设,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多元的需求,仅靠传统方式是不行的。”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胡劲军说。

  要使百姓满意,供需对接是关键。2014年,上海东方公共文化配送服务平台还全面推出“点单、配送、评估”等互动功能,无论陆家嘴金融区的白领,还是崇明田间地头的老爷爷老奶奶,都可通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提供的“菜单”,选择自己心仪的文化家常菜。“既可以申请市里‘高大上’的演出、讲座、文艺指导员,还能享受区里那些‘接地气’的文化资源”,横沙乡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主任鲁忠兵评价。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萧烨璎介绍,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和服务项目很令人兴奋,如河马动画推出的移动3D电影进社区,上海阿卡贝拉中心设计的讲座、赏析和体验服务包,中福会推出的和平鸽亲子教育服务包,城市动漫提供的“稚笔童心”连环画亲子体验活动等,不少项目短短一天即被各个活动中心抢走。

  上海市民文化节,是上海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缩影。上海广发“英雄帖”,倡导社会力量办市民文化节,广泛吸纳区县、企业、社会机构、民间组织自发参与、自主操办,这在全国也属首创之举。“要发挥广大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人翁地位和主体性作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燕爽说。

  依托上海市民文化节等活动,上海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正在从传统模式向专业化、数字化转变;公共文化产品供应从单一渠道向大循环转变。数据显示,2013年,首届市民文化节受益2900万人次。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局长王小明深有感触,“我们不能把公共文化设施看成家里的财产,而是要使老百姓真正成为设施的主人。”在上海市委宣传部事业处处长胡明华看来,上海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非常需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力支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代’,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在基本文化理念层面,应坚持以百姓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制度建设层面,要建立法治框架,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参与机制,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等。此外,在现代技术运用层面,要充分利用现代数字网络技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 人民日报 》( 2014年10月13日 15 版)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