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亚诺
《缓刑》
《暗铺街》
《夜半撞车》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9日晚7时揭晓,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获此殊荣。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当今仍活跃于法国文坛并深受读者喜爱的著名作家。
其作品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被翻译介绍到国内出版,他被认为是“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作品探索和研究当今人的存在及其与周围环境、现实的关系。文笔纯正、锋利,语言简明流畅、富有寓意。
《缓刑》
今年8月出版
早在1999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就已经出版过莫迪亚诺的《青春咖啡馆》。他的作品曾辗转在多家出版社出版过。《缓刑》被称为龚古尔奖和法兰西学院大奖得主的童年收藏,正如作者说,“童年建立在流沙之上,没有身份没有归宿,就像一条没有铭牌的丧家犬。”
今年8月,上海译文出版了由严胜男翻译的《缓刑》。《缓刑》采用了儿童视角,通过“我”(十岁男孩)的感受、看待周围的一切,展现了既真实又充满疑问的世界,同时也折射出作者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
该书的主要内容为:在花园的一座平台的深处,吉约坦医生的坟墓掩映在铁线莲之中。年少的“我”和弟弟寄居在这栋属于三个女人的别墅里。周遭的成人世界充满了谜题:房子为什么没有男主人?阿妮为什么整夜哭泣?“我”在看,“我”在听,“我”在想,到底发生了什么严重的事?及至人去楼空,再无踪影?
代表传统的巴黎文化
译文出版社的责任编辑黄雅琴接受采访时表示,“莫迪亚诺于1945年7月30日出生于法国巴黎西南郊的一个富商家庭。父亲是犹太人,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走私活动,战后在金融界工作,母亲为比利时籍演员。父母经常不在家的成长环境让他与兄弟吕迪相依为命,不幸的是,吕迪在10岁时患病去世,这宣告了他孩提时代的结束,而他因此心里一直存在着明显的怀旧情结。”
黄雅琴说,“王小波对莫迪亚诺推崇备至,《万寿寺》的开头就提到莫迪亚诺的小说《暗铺街》。在法国,喜欢莫迪亚诺还是诺贝尔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成了一道单项选择题,前者代表传统的巴黎文化,后者代表异域情调。一份文学杂志的调查结果表明,两位作者的粉丝数量大致对半开。莫迪亚诺是当代法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早早获得了龚古尔文学奖和法兰西学院大奖,他的文学地位在法国无可撼动。”
普鲁斯特的继承者
黄雅琴介绍说:“莫迪亚诺的作品带有个人经历的印记,他曾有个兄弟,却幼年早夭,莫迪亚诺在很多作品中都隐晦提起过,但只有在这部《缓刑》中,他完完整整地写出了他和兄弟之间的故事。序中写道:“镌刻在纸页上的,是兄弟间相处的朝朝暮暮,是一段回忆,在提起时还能说上一句:我和兄弟。”
同时,莫迪亚诺的小说有侦探小说的影子,充满悬疑性,引导读者不断地读下去,试图解开谜团。同时,因为清新隽永的文笔,文字间流露出的怀旧情绪,有人认为他是普鲁斯特最佳的继承者。
据介绍,莫迪亚诺最早的阅读记忆是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的《最后一个莫希干人》,他七岁时阅读该书。他说,“完全读不懂但还是坚持读完了。”莫迪亚诺强烈推荐的一本冷门佳作是特里斯坦·埃戈夫的《猪圈之王》。
莫迪亚诺主要作品赏析
《暗铺街》:叙述者是位患了遗忘的私家侦探。为了找到自己的真实身份,了解自己前半生的经历,他孜孜不倦地寻访可能是自己的那个人及其亲朋好友的踪迹,他们出生或生活过的地点,甚至远涉重洋,来到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一个小岛寻找青年时代的友人。他的调查对象中有俄国流亡者、无国籍的难民、餐馆或酒吧间的老板、夜总会的钢琴演奏员、美食专栏编辑、古城堡的园丁、摄影师、赛马骑师等等。这些调查把读者带回到作者情有独钟的年代。再现了这一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
《夜半撞车》:深夜,一名孤独的青年在巴黎街头漫步,被一辆湖绿色的“菲亚特”轿车撞倒了。他与肇事车辆的车主,一位名叫雅克琳娜-博塞尔让的女子一起坐上警车,被送往医院。等他清醒时,却只身躺在一家诊所,那名女子已不见踪影,而他得到了一笔钱。为了弄清事实,他按照一个不确切的地址,开始寻找、调查那位女子……寻找过程又是一个回忆的过程。
《夜巡》:叙述者是个既为盖世太保卖命,又为抵抗组织效力的双料间谍,在两面夹逼下最后走上了绝路。
《环城大道》:儿子寻父的故事。一张发黄的旧照片勾起叙述者对往事的回忆,他重新回到占领时期兵荒马乱的年月,并终于在黑市奸商、诈骗犯、替德寇卖命的法奸和受追捕的犹太人中间找到了失踪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