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0月29日(记者 应妮)“声希”还是“声唏”?在中国人而言,这不是问题,从《道德经》“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中化来的必然是“声希”;而对西方人而言,他们忍不住认为该是“唏”。这样的中西方差异,或许就是华人舞蹈家沈伟在面对两重文化时常常遇到的“小问题”。
“华人舞蹈之光”、“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沈伟用20年成为欧美知名度最高的华人舞蹈家。除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8分钟舞蹈《画卷》,沈伟在国内演出屈指可数。此次他在第六届戏剧奥林匹克期间,将带来代表作《声希之夜》。
29日的记者见面会时间不长,沈伟太忙,但是他的从容却很容易感染众人。
事实上,这次将在国家话剧院剧场上演的3场舞蹈,原定是在首都博物馆举行的,因此最早的宣传是以“博物馆之夜”来定位这次演出,然而由于突发原因改在剧场。记者问及沈伟是否会觉得遗憾,他居然长吁一口气,“我轻松多了”。他坦言,并不是每次实景演出都一定会成功,尤其是首都博物馆一楼那么大的空间,而改为剧场版之后,因为这一版本已经很成熟,他反而觉得压力骤减。
对沈伟而言,他并不太愿意多谈场地的变换,尽管为了适应首都博物馆的巨大空间,舞美技术部门已经做了充足准备,舞蹈团也已经排练了将近一个月。“因为别人可能会认为你是拿场地做噱头来炒作”,他一再希望记者们不要多说首都博物馆的原版,尽管记者们私下交流都认为取消这一场地非常遗憾。
沈伟舞蹈艺术团创建于2000年,他所创作的舞蹈是开放的,将各种生命和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同时,他将不同的艺术形式转换为一种美学关注,并制造着完全属于他个人独有的舞蹈语言。“我的舞步和身躯动作的灵感来自于东方的舞蹈传统,来源于中国的戏剧、杂技和武术”,沈伟说道。评论家们将沈伟用中国元素开创西方艺术新视野的现象称为舞蹈奇迹。
对于中国国内舞蹈艺术现状,沈伟直言舞蹈人很多、可能性应该更大,但是舞蹈水准不应用基本功和技术技巧来衡量,“真正的舞者从来都是以艺术性取胜,顶级的舞者站在那里可能就是艺术,要知道舞蹈并不是杂技,不是技术越高越好。”(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