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科幻文学博士, 为何不可以有?

2014年11月28日09:10    来源:科技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科幻文学博士, 为何不可以有?

  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全国独家”科幻文学研究方向明年将迎来首位博士生。

  《三体》引发的对中国科幻文学的讨论仍在继续,2014华语科幻星云奖刚刚颁布,《星际穿越》烧脑科幻大片正在热映……在一片“科幻热”中,对于这个消息,舆论的第一反弹是,科幻文学专业能培养出科幻作家吗?

  事实上,自2003年设立以来,科幻文学方向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已经默默存在了11年,它一直作为三级学科挂靠在“儿童文学”专业下面。曾获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的科幻作家吴岩是这个研究方向的固定老师。该方向明年将招收一名博士,只是因为吴岩具备了博士招生资格。而且,吴岩向媒体澄清,科幻文学明年新招的博士以学术科研为重点,要区分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两个概念。

  至此,舆论抛出的问题已经不破而解。科幻文学方向不一定培养科幻作家,就如同文学专业不一定培养作家、国际关系专业不一定培养外交官一样。虽然,这个方向确实培养出了科幻作家。

  尽管不一定直接培养科幻作家,科幻文学方向拥有招收博士生的资格本身就是对科幻文学学术地位的肯定,至少肯定了科幻文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正如吴岩所言,科幻文学本身有很多理论问题需要解决,比如什么是科幻、科幻在中国应该是什么形态才受欢迎、科幻小说怎么向科幻电影转型、中国科幻电影怎么更好地走向世界等等。

  进一步而言,对科幻文学进行系统的梳理、研究,也会为科幻文学创作提供更好的思路和方向。正如科幻作家韩松所言,若有学术方面的解释,作家可以因此更了解科幻写作的规律和逻辑。

  回头看看“科幻文学专业能培养出科幻作家吗”这样的问题,背后也许包含着对大学教育的失望,似乎更透露着一种急功近利的焦虑和急躁。

  这种焦虑和急躁不无道理。今年口碑、票房俱佳的科幻大片《猩球崛起2》《超体》《星际穿越》几乎清一色都是好莱坞制造。据报道,10余年来,国产科幻电影拍摄不足10部,目前有10余部国产项目在筹拍,因此明年很有可能成为国产科幻电影的元年。在科幻文学作品创作上,近年来夏茄、宝树、飞氘、陈楸帆等一批年轻的科幻作家崭露头角。刘慈欣的《三体》被评价为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的科幻文学提升到世界水平。但是,刘慈欣自己也坦言,与国际上的科幻经典相比,中国科幻文学的影响力实在是微不足道。总之,无论是“元年”还是“一己之力”,都反映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科幻产业的巨大差距。

  我们到底缺什么?缺少优秀的科幻作家,缺少优秀的科幻作品,缺少想象力,缺少独特性,缺少成熟的商业模式……这些东西是无法一蹴而就的。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直面现实问题,才更需要探索中国科幻文学的出路所在。这些最基础的工作不恰恰是科幻文学研究要去做的事吗?

  如此看来,与其喋喋不休地问“能不能培养出科幻作家”,不如抬起脚来,往前迈一步。榆木

(来源:科技日报)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