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张秀红老人 图片由文心提供
“他们是活着的历史见证人,都承受过太多的苦难。我们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南京80后姑娘文心2008年发起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走访关爱活动,几年来,志愿者们陆续走访慰问了90多名大屠杀幸存者。他们来到这些幸存者家中,倾听老人心声,排遣老人寂寞,并在经济上给予了一些帮助。同时,他们也记录下老人的记忆,留住铁的证据。
80后南京姑娘发起关爱幸存者活动
今年29岁的文心在南京一家出版社工作,文心是她的网名。2007年12月,当时文心是一家报社的记者,她参加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开馆仪式的采访。因为这次活动,她认识了一些大屠杀幸存者,也了解到部分幸存者的晚年生活比较清苦和寂寞。
“我觉得这些老人都是历史的铁证,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关爱。”文心说,随后,她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媒体的镁光灯熄灭后,让我们用爱来点燃他们的心灯”,希望更多的人来关爱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倡议帖发出去后,受到了大量网友的关注。不少网友自发报名要求参与走访慰问活动,并表示愿意捐助经济条件困难的幸存者。
2008年初,走访活动正式开始。一到周末,文心就奔波在寻访大屠杀幸存者的路上。紧接着,她在西祠上成立了“1213志愿者同盟”。去年,她到民政部门为这个组织注册,因为数字不能用在社会组织名字当中,所以注册的名字改成了“雨花一爱一生志愿者联合会”。
雪夜寻访幸存者,收获温暖和感动
走访大屠杀幸存者,并不是那么顺利,没有资料、没有电话、没有家庭地址。“我就到社区去问,向老人们打听,后来走访了几个幸存者,就请他们再介绍其他的幸存者给我认识。”文心说,起初,有少数幸存者的家属不理解,因为我们不代表政府,仅仅是民间行为,他们甚至怀疑我们有其他目的,但接触之后,发现是真心来关爱老人,最终接受了。
2008年一个冬日的晚上,下着大雪,文心下班后,带着网友捐赠的爱心款,前往金陵新村小区陈素贞老人家。“陈奶奶的电话打不通,小区很大,我怎么都找不到陈奶奶家那栋楼。”文心说,当时又冷又饿,一个人站在寒风里,她无助地哭了。但后来还是擦干眼泪,继续找,一直到晚上9点多才摸到老太太的家门。老人家之前知道文心要来,等得很着急,她拉着文心的手说:“姑娘,对不起,雪太大我不敢出门,要不就去接你了。”老人的善良和真诚让文心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有股暖意。
文心说,除了上门看望、陪他们聊天,志愿者们还会组织一些适合老年人的活动,比如看南京城、重阳节登高、体检等。
听幸存者回忆过往,失声痛哭
文心有非常好的文字功底。每一次走访,她都详细地记录下老人的故事。
受伤者撕裂的创口早该愈合,但回忆的痛楚仍碎裂人心。张秀红是文心走访的第十三个幸存者。老人含泪对文心说:“我恨死日本人了,他们太坏了!”老人告诉文心,汉中门桥被炸毁,日军用中国人的尸体堆积成桥;日本人在草堆里发现躲藏的中国人,就用刺刀逼其出来,等人要出来,又点火烧草堆,逼人滚进火海,活活烧死;日本人强奸她时,她才12岁……听到这些,文心捂住脸,失声痛哭。
2009年1月,文心走访了大屠杀幸存者、94岁的吴秀兰。吴秀兰的两个女儿都在1937年的中秋节那天被日军的炸弹炸死。吴秀兰的小女儿周美华告诉文心,老人一看到电视里有战争镜头,就会拿起枕头捂在头上,还一定要女儿也捂上。走访时,吴秀兰已分不清什么是记忆什么是现实,她看到家里的小玩偶熊,就以为是自己死去的八岁女儿,她把小熊紧紧抱在怀里,把自己的衣服脱了包在小熊身上,一边包一边拍着它“桂云,别怕,别怕……”听老人的家人回忆这段往事,文心忍不住又落泪了。
一位位幸存者相继离世,时间真的不多了
这个月初,文心和志愿者王宁等人,带着网友们的捐款,再次探望大屠杀幸存者陈素贞。
让文心悲痛的是,一年没见,陈奶奶已不认识她了。“她两颊凹陷,面色憔悴。”文心说,才一年的时间,老人的身体变得如此糟糕,让她觉得无比苍凉与无奈。
志愿者们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幸存者还没来得及走访,就已去世了;有的再次回访时,也已不在了。
“喂,您好,请问蔡秀芳奶奶在家吗?” “你找她干什么?”“蔡奶奶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我是志愿者,很多网友托我来看望一下老人。”“谢谢你们,可她已经去世了……”
他们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铁证,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正一个个离去。每念及此,文心恨不能有三头六臂,多看望帮助这些老人。
“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给老人送去更多的温暖,也希望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关爱幸存者的行列中来。”文心说,“对我们来说,时间真的不多了!”
本报记者 许琴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