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首届路遥文学奖公布结果,该奖项自设立之初就受到路遥女儿的质疑。回顾2014年中国文坛,少有影响力的名家名作问世,文学奖评选争议却成为热点——陷入跑奖传闻的鲁迅文学奖、因技术环节差错险被撤销的老舍文学奖、遭遇信任危机的路遥文学奖等。这些本该成为激励作家创作、引导读者阅读的文学奖,为何麻烦缠身?文学评论家陈晓明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表示,争议缘于大家对专业人士权威性的不信任。
三问中国文学奖
1
文学奖评选为何争议多?
缘于对专业人士的不信任
对于近些年中国各类文学奖评选的现状,文学评论家陈晓明表示,无论是茅盾文学奖还是鲁迅文学奖,总体来说是越来越规范、透明。“这种走向公正、客观的方法还有待商榷,比如茅奖有50个评委,鲁奖也有很多评委。我们作协主导的这些文学奖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最后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评委,评委的信任是最重要的。现在是作协主导,评委换来换去,又弄这么多的评委,这是有问题的。”
在陈晓明看来,中国目前很难树立起专业人士的权威性,“专业人士不被信任,他们都是可疑的。大学也好,各种体制也好,对专业人士的不信任,是我们今天中国文化的一个非常糟糕的状况。在文学评奖中,专业体制不被信任,无法树立专业权威,又要从事专业的活动。而评奖也变成了作家成就的一种标志,以及各级单位业绩的评定。”
谈到专业人士不被信任的深层次原因,陈晓明认为,中国当前文化观念、价值观的多元化,难以形成统一的判断标准。“像国外的布克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对图书销量的影响是成倍地增长。我记得麦克尤恩的书是极难读的,阅读起来非常困难,他获布克奖后销量也是几倍地增长。这个奖本身有公信力,另一方面,专家的趣味和普通读者的趣味是一致的,与不同年龄层的趣味是一致的,文学的标准也是一致的。今天,中国的专家和普通读者的趣味,不同年龄层的趣味都是分化的,有传统文学的趣味、纯文学的趣味、亚文学的趣味和娱乐化通俗化的趣味,它本身是分裂的,这是最大的问题。”
2
民间文学奖是否有出路?
在其标榜的宗旨下严肃进行
路遥文学奖的发起人和评委们,大多看重民间文学奖的纯粹性,这类民间文学奖项是否有出路,促进中国文学的发展?陈晓明说:“文学活动的多样化,本身是中国价值观多元化的一种反映,总会有分出去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对于民间文学奖,只要它是很认真的、很客观的,尽管它受各种客观社会条件的限制,关键在看它自己标榜的宗旨底下,是否是公正的、认真的、严肃的。”
谈到路遥文学奖本身面临的质疑和家人的反对,陈晓明说:“这个需要大家去选择和评判,如果只是一小部分人自娱自乐的活动,不追求茅奖那么大的影响,他也没有影响大众。如果他们本身存在一种利益冲突,可以通过协商和法律的途径去解决。”陈晓明认为,当今进行纯文学写作还是相对寂寞和辛苦的,“因为七八年写一本书,没法和书法家、画家随便挥毫几下卖几十万、上百万相比。在这种状况下,支持一下文学事业,或者怎么支持文学事业,都不过分吧。”
3
文学奖怎么做接近理想?
评奖要有坚定的价值理念
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如何去做一个接近理想状态的文学奖?陈晓明表示,这个文学奖评选本身要有坚定的价值理念。“我们干一件事情,往往不知道他真的想干什么?如果说我们要评最好的文学,那什么是最好的文学?这个本身就变得不牢靠,这个标准需要确立。比如大学的经典教育培育出来的文学观念是被普遍认可的,那么我们就认定这个是对的,但也会受到一种质疑。那么我们管你质疑不质疑,我们就找专业人士,以这种标准评奖,就要信任一批专业人士。”
陈晓明举例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就5个人,参与阅读评定的是17个人,布克文学奖也是10个人左右,“而我们茅盾文学奖有50个评委,鲁迅文学奖也要面面俱到,这我不同意。我个人认为,虚构文学是最难的,而且是最纯粹的。国外那么多奖项,当然也有传记文学奖。但诺贝尔文学奖、卡夫卡文学奖都是虚构文学,我们连这么一点价值观认定的坚定性都没有,那还怎么评?”
作家态度
徐则臣作家获奖应该有尊严
今年,70后作家徐则臣先后获得了老舍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我觉得文学奖越多越好,因为作家写东西是单打独斗,希望获得的不一定是鲜花和掌声,起码是一种呼应,文学奖在当下文学被边缘化的情况下,起码让作家觉得有呼应。”
徐则臣认为,文学奖对青年作家的影响更大,“许多成名作家可能已经被读者持续关注,青年作家就没有这样的运气,获奖可以提醒读者和专家,还有些青年作家在认真做事。”
谈到奖项评选过程中诸多争议,徐则臣说:“这种争议也可能被放大了,真相和传闻之间是存在距离的。文学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的事,别说中国的奖项,最著名的诺奖也会有人不满。托尔斯泰、卡夫卡没得过诺奖,他们即使得了也会有人不高兴。”
徐则臣认为,引起争议本身没什么,关键在于大家
争议的是否是文学本身,而不是仅仅为了评选结果争吵。问及获得一个好的文学奖能让作家感受到什么?徐则臣说:“获奖会感到荣誉和尊严。如果获得了一个奖,对作家个人和作品都是一种亵渎,肯定不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事,即使会有名誉和利益上好的东西。当我们沉下心来还是会认真考虑,作家、作品和奖项之间相互的一个尊严的问题。”
文学奖危机
鲁迅文学奖
阿来发长文质问
今年5月,作家方方在微博上批诗人柳忠秧在为鲁迅文学奖“跑奖”。8月中旬,鲁奖公布评选结果,获奖的四川诗人周啸天引起争议,有网友贴出其旧作中的诗句“不蒸馒头争口气”,称像打油诗。
报告文学奖评选中,阿来的《瞻对》因零票落选,阿来发表3000多字长文质问评审,称关乎社会正义和文学创作的尊严。
老舍文学奖
因差错险被撤销
今年8月,老舍文学奖颁奖典礼举行,老舍之子舒乙爆出“老舍文学奖险被取消”的消息。随后,北京文联的相关负责人透露,该奖项的资金保障是市财政拨款,此前申报时因技术环节出错而差点被撤销。
此外,关于获奖者奖金的问题也引起关注,记者采访获奖人时了解到,预计会在年底拿到奖金。
路遥文学奖
设立遭信任危机
今年12月初,路遥文学奖公布评选结果,作家阎真的《活着之上》发表仅半月就获得该奖,单行本还未出版,就连阎真本人也没想到。
该奖项自设立之初就因奖金来源等问题引争议,并受到路遥女儿的强烈反对。发起人之一高玉涛则认为,这项民间文学奖是促进中国文学创作的,该奖项争论仍在继续。
(来源: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