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到家门口的高水准文艺演出和展览什么时候能再有?”“怎样使城乡各类公共文体设施和服务资源物尽其用?”“参与文化建设缺少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空有一腔热忱只是杯水车薪。”……
当下,来自基层干部群众的类似诉求与思考并不鲜见。这些基层呼声直接指向了两个问题:如何更深入地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如何更广泛地凝聚群众投身文化建设的合力。而这也正是关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怎样科学合理、高效惠民的大问题。
客观来讲,在努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的思路下,覆盖城乡、环环相扣、为民惠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初步构建,为更高水准地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奠定了制度建设基础,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实践经验支撑。但不可否认的是,限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地区间文化资源禀赋差异大、支持和引导文化建设政策力度有区别等客观实际,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单调、形式单一、流于表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布局欠妥、多有缺漏等问题也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就《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进行了审议。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出部署后,这一文化民心工程持续推进的重要成果。值得一提的是,会议就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目标任务、依靠力量、实现路径、工作重心等作出明确要求:政府主导但非包办,而是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共建共享;深入研究群众文化需求特点,确立“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持通俗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的“六位一体”工作着眼点;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整合用好各类公共文体设施和服务资源;着力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改革不停顿,发展不止步。相信各级文化部门和广大文化工作者有了直面问题的态度、破解难题的良方,早日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不遥远。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