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中外专家在京共论:博物馆创新发展之路如何走

2014年12月09日16:3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中外专家在京共论:博物馆创新发展之路如何走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9日讯(记者 张晶雪) 12月9日,由北京市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市场推广与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4“博物馆发展国际研讨会暨博物馆创新发展交流研讨会”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办。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到,此次研讨会主题为“博物馆汇聚创意·文化引领未来”,来自北京、台湾、美国的四位文化创意界与博物馆界的专家学者为博物馆的创新发展集思广益,同时推广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的优秀经验。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馆长吴志友 中国经济网记者张晶雪/摄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馆长吴志友首先发言。他表示,博物馆的创新发展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根基。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近些年来,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致力于让文物“活起来”,先后打造了“大成礼乐”等六大国学品牌和两项展览创新工程。吴志友向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介绍说,“大成礼乐”展演将在2015年走进大学校园,向大学生群体普及传统文化。此外,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还将开展数字化工程。

美国迪美博物馆副馆长费杰 中国经济网记者张晶雪/摄

  美国迪美博物馆副馆长费杰(Howard Finney IV)从美国博物馆发展现状出发,介绍了美国博物馆的“市场营销”。他表示,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用于休闲的时间很少,其中把去博物馆作为休闲活动的人更少。在政府和社会慈善对博物馆的资助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博物馆想要能够维持运营就必须吸引更多的人,并同时开发配套的服务,如餐馆、场地提供等。这就涉及到了市场营销。据费杰介绍,现在几乎美国所有的博物馆都开设了市场营销部门,针对现有受众和潜在受众进行调查,了解其需求,以供开展相应活动时做参考。

台湾龙华大学的王永铭教授 中国经济网记者张晶雪/摄

  来自台湾龙华大学的王永铭教授则从理论和技术层面介绍了博物馆衍生艺术产品从创意到生产的思路与方式。他提出,文化创意产品有“三品”,即“品味、品牌、品质”。而想要达到这“三品”要具有敏觉力、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和精进力。王永铭认为,文创产品的开发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先求有,再求好,借鉴成功的经验方法,与自有资源相结合,打造出有独特定位的产品。

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馆长关战修 中国经济网记者张晶雪/摄

  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馆长关战修在“小博物馆的大智慧”主旨发言中,介绍了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堇鼎”“伯矩鬲”等馆藏文物开发的“鼎天鬲地”文化项目的思路与实际操作过程。关战修对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说,目前,中小博物馆面临着硬件条件差、软件资源少、眼界水平低等困难。在此情况下,更不应该摆出“高居庙堂”的姿态,应该亲近民众,利用自身资源,结合大众实际需求,开发出低调、通俗、有内海的文化项目与活动。只有这样,中小博物馆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担当起更多的社会使命,更好的传播文化、促进文化发展。

  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作为2014第九届中国(北京) 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6个高端研讨会之一,博物馆发展国际研讨会已经连续举办了7届,已成为探讨博物馆发展与创新的前沿性学术盛会,对引导博物馆发展、促进各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产生了积极作用。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