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厦门“博博会”上观众体验3D古乐器
本报记者周治涛 通讯员连红 孙夏
“用几千年前的编钟和古琴奏乐是什么感觉?”在湖北省博物馆,当观众随口问到这个问题时,省博多媒体创作小组负责人于淼博士脑海里跳出一个想法:能不能让观众穿越一把,弹奏古乐器?
经过大半年的研发,省博推出“3D古乐器演奏系统”,日前亮相在厦门举办的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以下简称“博博会”)引发关注。本周起,湖北省博物馆将展示首批3套7件3D古乐器演奏系统的设备,供观众体验。如何在今人设计的系统里弹奏古乐?本报专访主要设计者于淼为读者揭秘。
高精度还原古乐器
屏幕上编磬影像立体感十足,清晰显示出文物细节,记者戴上耳机用手指轻轻点击屏幕上编磬的不同部位,能听到不同音调的声响。
3D编磬仅是3D古乐器演奏系统的一部分,通过对古乐器文物复制件和部分原件录音后进行编辑,专家们设计出可在触屏上演奏的乐器模型,构成了这一系统。
“湖北省博物馆堪称音乐考古的殿堂,但‘复活’这些乐器并非易事。”于淼说,该系统不同于一般的游戏,它需要高保真的图像采集,高精度还原文物,最关键的是声音采集,目前3D古乐器采集到一些乐器原音,但很多仍是采集自复制品的声音,因为有的古乐器比较珍贵,或者本身修复过,采集原声容易破坏文物。除外观设计和声音采集,该系统还需依托强大的软件平台。于淼称,这得益于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专家参与。
据了解,目前该系统已对錞于、九连墩2号墓编钟(11件)、曾侯乙编磬(32件)、曾侯乙篪、排箫、瑟和崇阳铜鼓共7件省博馆藏乐器,进行高精度文物模型还原。
首批设备亮相展厅
古代的乐器该如何演奏呢?于淼介绍,日前在厦门“博博会”,已有观众用3D古乐器成功演奏了《茉莉花》、《笑傲江湖》等乐曲,因为专家们设计软件时,对部分编钟、琴瑟标注了音阶,识乐谱的观众弹奏并无障碍。记者注意到,在屏幕上演奏古代乐器时,只需要以手指敲击,就能听到相应的声音,系统还设计了中英文双语操作界面。
不过,类似曾侯乙编钟等较复杂的乐器,目前声音编辑和软件模拟仍在设计研发中。
本周起,省博将展示首批3套7件3D古乐器演奏系统的设备,供观众体验。目前省博物馆数字体验馆也在筹备中,预计未来将常设展出更多的该系统设备。
明年将推出手机APP
更值得一提的是,穿越时空演奏几千年前的古乐器,并非一定要去博物馆才能实现。于淼介绍,目前申报的省博物馆2015年科研计划中,包括了3D古乐器演奏相关APP研发,可供观众在家用手机、平板电脑随时体验的3D古乐器演奏系统,即将登场。
于淼表示,湖北省博物馆保存与展示的大量古乐器,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是宫廷雅乐与祭祀场合中奏响的“金石之音”,如今鲜为人知,像瑟、篪、均钟木等乐器甚至已失传,她的团队希望用科技复活更多古乐器,同时期待其他专家和团体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