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扬州八怪实际有十六七人 作画时不守陈规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板桥的一首《竹石》,数百年后仍老少皆知,郑板桥所画的竹子,更是中国书画史上一绝。昨日,由三峡博物馆和四川博物院联合主办的扬州八怪书画展正式开展,展出包括郑板桥在内的扬州八怪书画90件,展期从即日起到明年3月8日,感兴趣的读者可到三峡博物馆四楼南展厅免费参观。
郑板桥画上题字揭秘画竹奥妙
此次展出的90件扬州八怪书画中,四川博物院带来了55件展品,其中郑板桥真迹有10件,包括3米多长的《岁寒四友图》,任知县时亲笔写就的判牍册等。其中最为独特的一副莫过于《墨竹图》。
这幅画画于乾隆二十九年,画的依然是郑板桥最为拿手的竹子,笔墨浓淡间,独属于郑板桥的竹子风韵显露无遗。在画的左下角题着郑板桥一大段话,讲的是画竹心得:纸外之竹更多于纸中之竹,竹外之风更多于竹内之风,有笔墨处固是画,无笔墨处亦是画……
“这段话道出了郑氏竹子的独特之处。”四川博物院陈列展览部工作人员陈舒介绍,郑板桥画中的竹子,并不只是自然之竹,而是融合了郑板桥对竹子的理解,融入他对竹子赋予的人文意义。
《墨竹图》旁,是郑板桥的一幅《兰竹石图》,题款末尾写明这幅画是留赠良朋好友。陈舒说,今天的粉丝们狂热追求明星签名合影,古代名家们也有这方面的烦恼,作为书画名家,郑板桥经常被索要书画,被要得多了,他也很烦恼,专门明文规定各种画的价格,还在画上题字发牢骚。
(来源:重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