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滚钩》源于"挟尸要价" 陈应松:这事我耿耿于怀

万建辉

2015年01月24日09:35    来源:长江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滚钩》源于"挟尸要价" 陈应松:这事我耿耿于怀

《滚钩》源于“挟尸要价”陈应松:这事我耿耿于怀

  昨晚,陈应松接起记者电话时,正在由京返汉的高铁上。他说,这是《滚钩》首次获高规格文学奖项,他很高兴。在颁奖现场,他见到了张承志、马原、刘庆邦等知名作家,只是遗憾方方因有事没有同往受奖。

  陈应松介绍,“滚钩”是一种残忍的渔具。滚钩密集,又沉入水底,水下有东西,总能挂住。后来水中溺死了人,也用滚钩捞。《滚钩》写的正是捞尸,而且是许多人熟悉的“挟尸要价”的故事。“让新闻入小说,于我大约是第一次。原因在于,此事件发生时,本人正在那个地方挂职。这件事我一直耿耿于怀,也在微博上指责过某些为挟尸要价辩护的人。而辩护者竟然是死了几个大学生的某学校。这太令人气愤且不可理喻”。

  但陈应松也说,小说不是发泄,小说就是小说,写的是世道人心。他采取了一个在长江上打鱼的老渔民视角,进入这个事件。他遭遇到了这一切,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

  陈应松回顾自己的经历:没打过鱼,但在长江上跑过船,知道在风浪中讨生活的艰辛,也熟悉渔民,更熟悉滚钩。他写过船工生活,所以写起长江来,自认能写出几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一个老渔民,一条船,一具滚钩。还有什么比这些更有意思?”陈应松说。

  记者了解到,《十月》杂志给《滚钩》颁奖词是:“《滚钩》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对矛盾冲突着的人性世界的表现上,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作品对于现实社会力透纸背的批判与反思,已达社会伦理的深度,让我们看到一个立体的人与社会。(记者万建辉)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