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周国平
中新网北京5月20日电(上官云) 周国平,当代著名学者,以研究哲学家尼采知名,其哲理散文曾风靡一时,不少句子被读者广泛引用,不久前在北大举办的一场讲座更是吸引数百位读者冒雨前来。近日,周国平在其位于北京的写作室内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聊爱书买书的往事,也聊对未来的期许。周国平透露,自己曾经为攒钱买书每顿饭只啃窝头,至于如何转向散文创作,他说那是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并无特别的契机,“我也无须用文学奖证明自己,读者就是最好的评判者”。
爱书:为省钱买书从郊区步行回家 只啃窝头不吃菜
与一些作家不同,周国平的创作地点与家庭几乎是分开的。他的写作室位于北京南二环的一栋写字楼内,采光不是很好,周国平自己把门口的方向改了一下,为的是闹中取静。临近夏季的北京,午后逐渐变得燥热,站在约百余平米的房间里举目四望,所见皆是书籍:书架上、写字桌……类型则囊括哲学、艺术林林总总。记者还发现了一套《郁达夫文集》,周国平说,那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版本了。
这样的阵势,很容易让人想到周国平是否出身书香门第、自小与书为伍。面对记者询问,周国平连连摆手:“我们家可不是家学渊源那种,我爱读书不是受到家庭影响。解放前,我父亲就是个普通职员,解放后成为一名基层干部。”至于当时父亲的工资,周国平记得很清楚:一个月74块钱,“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这个工资。家里有五个孩子,开销很大。我压根也没什么零花钱”。
或许出于对书籍天然的兴趣和热爱,周国平在上小学的时候读到一本儿童读物——那是同学捐给班级校图书馆的——实在太喜欢,年幼的周国平忍不住偷偷留下了,没有归还。上初中后,则开始了攒钱买书的生涯:有一段路要坐无轨电车,车费是4分钱,周国平每天走路回家,一直等到4分钱积少成多够买一本书;高中校址地处郊外,回家的车费变为五毛,周国平照样走回家,每次得走一个半小时还多,目的是省下车费买书,“新书我还买不起。那会儿上海有好多旧书店,如果有喜欢的书,我就时不时去看看有没有卖掉,生怕在我攒够钱之前被人买走了”。
如此积累之下,17岁进入北大读书的时候,别人是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周国平则带了这堆书来到北京,对买书看书的兴趣依然故我:“我有助学金,把学校发的菜票退掉,每顿饭就啃窝头不吃菜,省钱买书。”
“这大概就是书籍对我的吸引力吧。我一直记得高尔基的一句话:我扑在书本上,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太能说明我的心情了。”周国平回忆道。
写书:专著曾掀起“尼采热” 哲理散文自然融合
带着一堆书走进北大的周国平开始了之后的求学生涯,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了北京,专门研究哲学家尼采。1986年,41岁的周国平出版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反响很大,掀起了一股“尼采热”,之前默默无闻的他一下子成为广为人知的文化名人。这股热潮消散后,在继续研究哲学的同时,周国平的写作转向了哲理散文,相继出版《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等作品。
“转向散文写作,这是个挺自然的事情。”周国平说,自己从中学开始就喜欢写点小文章,并开始坚持记日记,可惜的是日记在求学期间不幸被焚毁了。正式开始投稿则是在1983年前后,一个朋友毕业后分配到杂志社,向他约稿,“大概是不认识什么著名作者,只好向我要稿子。”
这位朋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成就了后来的“散文家”周国平。周国平说,欣然允诺约稿后,他写了《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等两篇文章,发表后反响很好,“我说这样的文章大家那么喜欢吗?那太好了,我喜欢写,写起来也轻松”。
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周国平相继出版多部作品、随感集以及各类的散文精选集,包括新近推出的《觉醒的力量》、《人生不较劲》两部作品,其中一些警句式的文字更是被频频引用。不过,周国平说自己不想当读者的心灵导师,而是希望成为他们的朋友。“我喜欢文学,也喜欢哲学,平时看书也不分专业,大多是小说、诗歌、散文之类,所以在我的心里文学与哲学自然融为一体,思考问题的同时用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不需要在写作时刻意结合。”
未来:或尝试创作小说 无须用文学奖证明自己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周国平的状态都非常自然、放松,仿佛接待的不是记者而是老友。穿着亦很随意:运动衫,家居拖鞋。他解释,实在穿不惯西装,太难受,最初也十分害怕去各地做讲座,原因很简单,那样的状态“不好”:“对我来说最好的状态就是在这里(注:指周国平的写作室)看书写作,我觉得特别舒服。”
在很多事情上,周国平大概是个很随性的人。比如写作室的陈设一直都是略显破旧的家具,顶灯坏了至今没修、写字台上凌乱缠绕的电线……包括最初写书的稿酬。像《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一书,当时周国平拿到大约两三千块钱的报酬,已经想不起花在了哪儿,“我没什么要买的,就是书跟烟。”连新书出版,周国平对版税的多少也并不太在意,“我的书卖得还可以。我知道有些作者版税定的很高,会到15%,我的版税则一直是12%,出版社也得赚钱”。
对国内一些知名的文学类大奖,诸如“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之类,周国平不感兴趣也并不关注。他说,自己不是文学圈的人,也没必要一定通过这些奖证明自己,“读者是最好的评判者,我安安静静写自己的东西多好”。
不过,在涉及写作时,周国平会变得认真起来。包括采访内容也是如此——他会拿一个小录音笔同步录音:“记者提问得好,我会讲一些平时不说的内容,同时触动自己思考问题,我的两本‘讲演录’就是这么出版的。”
“未来我也想尝试下小说等其他题材。”虽然专注散文写作,周国平对其他文学体裁亦有所关注,他说,在当代作家中自己较为推崇史铁生,尤其是小说作品,“小说我还没写过,能达到史铁生那样的水平,就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