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古人和今人的计时方法不同 不会说今天几月几号

王晓娟

2015年06月05日11:06    来源:山西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古人和今人的计时方法不同 不会说今天几月几号

  日期这么说,唐朝人也玩穿越啊

  甲:“今天多少日啊?”

  乙:“今天腊月三号。”

  看了以上的对话,你一定以为这俩人是神经病,连人话都不会好好说。但是有一些影视剧,老不让人家古人好好说话。

  我们都知道,古人和今人的计时方法是不同的,称谓不同,计算也不同。

  比如说,古人对白天与晚上的称谓是不同的。白天说“钟”,晚上说“更”或“鼓”。那时候城镇里都设有钟鼓楼,晨起(辰时,7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傍晚(酉时,19点)鼓报时,所以晚上又说“几鼓天”。晚上说时间用“更”,是有巡夜人边巡逻边打梆子,以点数报时。全夜分五个更,第三更是子时,所以有“三更半夜”的说法。一更又分五点,一点差不多等于现在的24分钟。其实很多称谓也流传了下来,活跃在今人的口头,但我们往往不知道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

  再比如,现在我们一个昼夜是24小时,但在古代,一昼夜是12个时辰。12个时辰也不是用一二三四来计算,而是用“子丑寅卯……”来表示,这叫干支纪日法。

  干支纪日法是古代汉族民间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是农历的一部分。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将干支相配的六十个单位,每个单位代表一天,假如某日为甲子日,那么甲子以后的日子依次顺推为乙丑、丙寅、丁卯等;甲子以前的日子依次逆推为癸亥、壬戌、辛酉等。

  据说干支纪日法是从商朝开始的。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到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止,2600多年来,其顺序从未间断或错乱过。

  中国传统上使用的是干支纪年和王朝纪年,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中,曾出现数百个年号用于纪元。清朝帝王统治瓦解之后,1912 年1月2日,孙中山通电全国,开始使用公历纪元法,同时使用中华民国纪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历纪年法。不过,民间历书上,依然在使用干支纪日法。一些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仍然沿用传统农历推算。

  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这是现今已知世界最长的纪日法。

  不过,所谓的几月几号这种说法,可跟古人一点关系也没有。“几月几号”和“几月几日”一样,都是公历日期的表达方法,只不过一个是口语,一个是书面语,就如同“礼拜几”等同于“星期几”一样。

  因此,当古装剧《神探狄仁杰4》中出现“九月三号”这样问日期的话时,不禁让人忍俊不禁,今人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什么时候被唐代古人给学去了呢,难道晴川不要八阿哥了,穿越去了唐朝?本报记者 王晓娟

(责编:易潇、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