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8月底,进口大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以及中国军民抗击日本法西斯题材的历史战争片《战火中的芭蕾》《诱狼》《百团大战》相继亮相。9月初,《开罗宣言》《根据地》等国产重点献礼影片将陆续登场。共计13部影片,从不同角度回顾、反思战争年代的血与火。
>>怀旧
老战友一起重聚在影院
21日上映的《战火中的芭蕾》由中俄两国联合制作,以抗日战争中发生在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为背景,通过男女主人公在抗日烽火中的芭蕾情缘,讲述一段跨越国界的凄美恋情。片中,中苏两国军民患难与共、携手并肩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斗友谊令人感动。影片总监制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是俄罗斯国宝级导演,他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战火中的芭蕾》虽然是抗战题材的献礼片,但讲的是战火下的爱情和亲情,加入了芭蕾舞元素,既有大片的冲击力,又有文艺片的细腻。”
根据俄罗斯经典名著翻拍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被多部电影夹击,但是经典翻拍的吸引力以及怀旧情结,却让这部影片上座率名列前茅。“陪父母看静悄悄”是片方打出的口号,作为跨越40年的经典名作,2015版也的确引发了两代甚至三代人的全家观影模式,票房因口碑“逆袭”增高,也有不少观众打电话到影院询问场次。西安太平洋影城市场经理周洁昨日接受采访时说,最近来影院的中年男性人数上升不少,兴起全家观影模式,“一般电影是年轻人结伴来看,但最近不时有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来到影院,有的是曾经的战友,借看电影的机会组织聚会,回忆青春岁月,也有被家人搀扶来的白发老人进场,找寻时代和人生的记忆勾连,很感动。”
集结成龙、陶泽如、李云迪、陈思思等明星的故事片《百团大战》已经上映,超强明星阵容让吸引很多观众观看。之后,聚集胡军、刘嘉玲、韩雪、陈冲等明星的二战题材影片《开罗宣言》,讲述抗战真实历史的纪录片《根据地》,动画片《犹太女孩在上海2——项链密码》,音乐艺术片《黄河》等作品也将陆续登陆院线。
>>没有“手撕鬼子”更能找到情感共鸣
“即使你没有读过瓦西里耶夫的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也一定记得在中国广为流传的经典苏联歌曲《喀秋莎》,这首歌曲正是1972年斯·罗斯托茨基执导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的插曲,我就是冲着歌去的。”本报85后读者宋小姐接受采访时说,观影前她对电影并不感兴趣,重点是陪父母看,“但把《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当做一部新电影来看时,我发现没有‘手撕鬼子’的战争片反而能找到情感共鸣,五个不同背景的姑娘让人印象深刻,她们拥抱的那一幕看得人潸然泪下,庆幸自己活在这个年代,和平真好!”
讲述太行山脉黄土岭,八路军击毙日军高级将领阿部规秀的影片《诱狼》正在上映,电影请来侯勇、高明等戏骨助阵,扮演阿部规秀的陆彭年近五十,但拒绝用替身,重重摔在地上好几回。影片导演安澜曾执导《夜袭》《曾克林出关》等作品,他接受采访时就说在小妞电影当道的市场,重现充满男性荷尔蒙的经典战役,“是想让90后明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有精神,有灵魂,有血性,不仅战争时期需要,和平年代也需要。”
年青一代的主创们对抗战题材是怎么看的呢?严歌苓编剧的《毕业歌》正在热播,剧集讲述抗日战争大环境下,青年才俊受战火洗礼逐渐成长的故事。该剧的主演、1987年出生的付辛博昨日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就说,“战争和革命年代的故事中,包含人性的转变,爱情故事,智慧较量,都能感染年轻人,演戏的过程中,我也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华商报记者任奕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