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现场
拍摄现场
电影剧照
1940年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昨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重点影片《百团大战》在全国上映。导演宁海强和张玉中接受了京华时报记者专访,讲述了该片的台前幕后。
“我们拍战争片要有一个认知,就是要讲中国人的故事。百团大战体现了中国人的作战智慧和战略思维,是独特的战略思维,不是正面硬碰硬的抗衡,我们的方法是让日军在中国土地站不住脚,让他们没法正面对抗,用中国人自己的智慧来打仗。”
1940年,世界反法西斯战场进入最艰难时期。
欧洲战场,纳粹军队闪击波兰后,又攻下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挪威。1940年6月14日,号称世界列强之一的法国投降,希特勒在凯旋门前阅兵,叫嚣将实施“海狮行动”,进攻英国。一直支持中国的苏联,为避免两面受敌,只能和日本签署“满蒙边界停火协议”。
而在中国,正面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为了抵抗日军的进攻,残酷的枣宜会战中,中将张自忠以身殉国,江汉平原以至华中大部又落入日本人之手。
中国陕北延安,在日军轰炸机频繁的轰炸下,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为中国的前途命运忧心忡忡。他们决定在这个时候,共产党和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要挺身而出,要打破亡国和投降的论调,要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注入希望,要向侵犯中国的日军打下当头一棒。
而远在山西敌后的八路军总部,副司令员彭德怀和副参谋长左权也在为如何执行中共中央的精神,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而周密、细致、紧张地筹划、准备着……
影片以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将军和副参谋长左权将军指挥著名的百团大战战役为主线,详细描写了其中“破袭战”、“西营坞战役”、“黄崖洞保卫战”、“关家垴战役”等,表现了毛泽东、朱德等领袖人物,姚尚武、梁山、黄之政、王大敢为代表的八路军官兵浴血抗战的故事,全景式展现了百团大战的全过程,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同仇敌忾、不畏强敌、奋勇抗战的英雄事迹和不朽功勋。
该片由宁海强、张玉中联合执导,由多次荣获“飞天”、“金鸡”影帝殊荣的陶泽如出演彭德怀,“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刘之冰饰演左权。曾在《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有过精彩表现的演员印小天出演抗日青年姚尚武,与青年演员吴越饰演的梁山演绎一段战地爱情。片中唐国强饰演毛泽东,王伍福饰演朱德,邓超客串饰演张自忠。
近日,京华时报记者走进该片制作团队,导演宁海强和张玉中亲述了拍摄幕后的故事。
拍摄缘起
危难关头 用胜利鼓舞士气
京华时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推出《百团大战》这部影片有何意义?
宁海强:从战争本身来讲,当时的抗战形势已非常严峻,日本军队已经进入中国腹地,而且推进速度特别快,日本已在香港进行秘密和谈。而我党用“百团大战”有效牵制住了日军的推进速度,并把日军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整个华北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起着中流砥柱作用,在中国最危难的时刻,“百团大战”的全面胜利鼓舞了全体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抗战士气,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可以说百团大战改变了整个抗日的格局。我们选择用电影的艺术手段,希望让更多的年轻人能了解这段历史。
张玉中:从民族的角度来讲,一个民族没有英雄是可悲的事情,“百团大战”上出现了大量英雄的偶像、民族的偶像。我们现在不乏时尚偶像,我们不能忘记为民族流血、为民族解放独立牺牲过的先烈们,70多年后的今天不能忘记这段历史,这对我们是一个非常大的动力。不管做《百团大战》还是其他的革命历史影片,这是一个最根本的东西。
京华时报:宁导演之前说这部电影不仅观照历史,而且照进现实,如何理解?
宁海强:前两天到阅兵军队中,有五千人观看《百团大战》,他们看完以后纷纷叫好。我们这个影片回顾历史,但是面对的是今天。片子里有一场大战结束的时候,印小天和团长两个人缴获日军坦克,他们畅想未来,希望将来我们也要造无数这样的坦克。现在我们不仅有了这样的坦克,还会在阅兵式上看到比这高超得多的。这使得我们更加自豪,更加有信心。
创作历程
时间紧张 边改剧本边拍摄
京华时报:作为“命题作文”,据说这部影片整个拍摄时间很紧张,当时如何克服的?
宁海强:我们今年1月份开始取景,然后部署筹备,因为9月3日前得全国上映,时间其实已经很紧张。(广电总局电影)剧本中心、八一厂、电影局的相关人员在一起讨论,我们有次剧本讨论了16个小时,大家都在琢磨如何将这些战役凝聚在一个电影剧本里。4月10号正式拍摄时其实剧本还没完全定,拍摄了六七天台词还在改,6月15号才杀青,然后进行了2个月的后期制作。
一般我们是根据剧本来设计整个场景、道具,但这部影片时间上不允许我们这样。既要还原历史,又要赶上时间节点,只有“借力”完成。我们发现一线天(北京门头沟地区)和黄崖洞非常相像,于是一线天就成了个重要场景。片子里有段游击队员和当地老百姓半夜破坏敌人交通线的场景,要还原当年的铁路,我们摄制组在拍摄期紧张的情况下,还专门搭建了一条枕木铁路。
京华时报:这部片子剧本由操刀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的编剧董哲主笔,还有刘英学担任编剧,他们对于片子提出了哪些建议、意见?
张玉中:编剧刘英学说过,这部片子的剧本最大不同是,这是八路军打的最大一场战役,过去没有表现过。我们开机时剧本还没一个完成版,但编剧给了我们二度创作的空间,无论是打法上还是人物塑造,我们都进行了大量二度创作。比如吴越饰演的梁山和印小天饰演的姚尚武的戏,都要在二度创作时展现人物个性。在“西营坞战役”,我们加了一个剧本不存在的老班长角色,他是一位红军老战士,为了配合部队打赢战役,他被命令打入敌人内部伪装成汉奸,可是他觉得“汉奸”名称很不舒服,这时左权就说,“这场战役打完给你平反”,但是这场战役打完后这位老班长牺牲了,这些二度创作都使得人物更丰满、动人。
京华时报:百团大战五个月1800多场战斗,为何选取展现了其中“破袭战”、“西营坞战役”、“黄崖洞保卫战”、“关家垴战役”这几场战役?
宁海强:整个华北地区105个团作战,持续时间那么长,要通过一部电影的艺术方式把它表述得让人爱看是非常难的。于是我们选择典型的几场,像“娘子关火车站”那场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重点战役,“西营坞”那场需要拔点(拔出据点),是第二阶段的战斗。第三阶段打关家垴,日军扫荡,我们反扫荡。一开始筛了好多遍,最终才定下来有特点的这几场。当年日本在华北实行“囚笼政策”,用铁路、公路、炮楼、碉堡把八路军活动空间拆分,装在“囚笼”里,这场战役我们要“破囚笼”,最大特点是破公路、铁路,拔碉堡、炮楼这些东西。最后一场战役,日军扫荡,一个大队去破坏兵工厂,彭德怀、左权怒了,把敌军包围在一个叫关家垴的地方。像这几场战役的展现也不相同。
区别前作
实事求是 还原日本兵凶狠
京华时报:之前关于“百团大战”的影视作品只有电视剧和纪录片,“百团大战”首次拍成电影在全国影院上映,那么这部《百团大战》跟其他抗战作品有什么不同?
宁海强:之前全方位展示“百团大战”的电影没有,电视剧也是很早了,不像这次能够把“百团大战”全方位展现出来,把这么多的团打的仗凝聚在一部电影里。《百团大战》是一个战争大片,整个是大片的格局,片中几场战役格局都很大,而像过去的抗日战争影片,无论《地道战》、《地雷战》都是局部的战斗。
要拍出真实感,包括我们烟火的设计都和以前不一样,把以前战争片中烟火的表演痕迹去掉,合理布局炸点、弹着点、烟点、火点及演员的表演区等,使用多台微型摄影抵近炸点拍摄,大量采用肩扛手持拍摄,利用这种“不稳定”来强化临场感、纪实感。现如今很多年轻人喜欢玩军事游戏,喜欢体验战争场面,《百团大战》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这些年轻人到影院身临其境大场面。
此外,整部影片都在尽量减少口号式言论,减少会议,使中央指挥的戏份有层次、不拖沓,全片紧扣一个话题“整个仗到底打不打、怎么打”。
京华时报:如何展现“百团大战”打法上的特点?
宁海强:很多战争大片引进后,观众对于战争戏的鉴赏力和要求也都提高了。我们拍战争片要有一个认知,就是要讲中国人的故事。“百团大战”体现了中国人的作战智慧和战略思维,是独特的战略思维,不是正面硬碰硬的抗衡,我们的方法是让日军在中国土地站不住脚,让他们没法正面对抗,用中国人自己的智慧来打仗。
具体打法上,中国人有自己的作战方式和理念,影片中有些打法也来自过去资料的综述,比如一个炸弹拧出来,然后装上一半炸药、一半辣椒面去打敌人,把趴在碉堡的敌人逼出来。这样的作战智慧在欧洲大片里看不到,是中国的打法。这次我们对反方也实事求是展现,把日本人的凶狠实事求是表现出来,但是日本人终归是投降了,被我们赶走了。
京华时报:战争的残酷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在这部影片中传达出人文关怀?
宁海强:我们在影片中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善良,我们反对残酷的战争,让妇女儿童远离战争,无论是中国儿童还是日本儿童。《百团大战》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人民本身是反对战争的。
主演评价
身临其境 邓超“燃烧”血性
京华时报:片中彭德怀角色戏份是很重的,让陶泽如饰演彭德怀的原因是什么?
宁海强:我们这部片子没有根据他们长得像不像来选演员,像陶泽如老师曾经演过的一些角色,像八路军的排长、连长等,他身上具备军人的爆发力,还有中国人传统的淳朴,有彭德怀的那种淳朴、坚韧,陶泽如老师是能够很接近彭德怀大将的。彭德怀和左权这两个人对于这场战役都是举足轻重的位置,必须塑造好。对于陶泽如和刘之冰两位的塑造,不止我们是认可的,点映时观众也都是认可的。
京华时报:让邓超出演张自忠,大家也觉得比较意外。为什么会选择他呢?
宁海强:邓超本人身上拥有军人的那种爆发力和投入的感觉,很有大战面前的那种血性。邓超作为一个明星,他刚进入剧组的时候自己是没有状态的,但是当他看到真实战场的时候,他说他的血都在往上涌。于是乎这种战争的状态和格局,这种血性的东西在他身上突然地燃烧了。
京华时报:之前宁导也提到,这部片子与以往重大历史题材影片相比,有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具体体现在哪里?
宁海强:这里面的人物之间有着复杂又微妙的感情,不仅有彭德怀和左权在战场上相知相惜,互相信任的兄弟情,也有姚尚武和梁山内敛含蓄的战地情。
举个例子,比如当左权要去西营坞指挥战役,左权走的那瞬间,彭德怀叫住他,告诉他早去早回。这段戏就是要展现他们的情谊,他们的生死之交,他们之间可能没有太多的话,就是简单的“在这儿等你”。最后左权的牺牲作为影片结束,也增加了彭德怀心中的遗憾。彭德怀在片中说“要想不灭种,必须抗战到底”。正是牺牲的英烈们,激发大家必须把日本人赶出去。
另外,左权对家人的牵挂在片中也有体现,本来有他当时给妻子和母亲写信的情节,但最后因为影片篇幅问题,只能给这段戏拿掉了。
■相关链接
近期上映抗战题材影片
《开罗宣言》
上映日期:2015年9月3日
影片由胡军、刘嘉玲、韩雪等明星联袂主演,主要讲述了美国、英国、中国等国签署《开罗宣言》的故事。
《穿越硝烟的歌声》
上映日期:2015年9月
该片集中表现了以贺绿汀为代表的进步文艺工作者在抗战时期“执笔从戎、舍身救国”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他在1934年成名后,毅然参加上海抗日救亡演剧队,并在这次战争洗礼下,创作了抗日战歌《游击队歌》。
《战火中的芭蕾》
上映日期:2015年8月21日
影片讲述了东北大妞鹅儿与前苏联侦察兵安德烈产生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凄美跨国恋,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与伪善、顽固不化与背信弃义,展示了中苏两国军民患难与共、携手并肩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斗友谊。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上映日期:2015年8月25日
电影根据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鲍里斯·瓦西里耶夫同名代表作改编。讲述了瓦斯柯夫准尉与五位女战士,在广袤森林中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激烈残酷的纳粹阻击战,却英勇牺牲的故事。
《诱狼》
上映日期:2015年8月25日
影片以黄土岭战役为背景,重现当年担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三支队支队长曾雍雅,智诱被称作日军“名将之花”的中将阿部规秀及其所属部队进入我军包围圈,最终在太行山被我八路军一举歼灭。
《犹太女孩在上海2:项链密码》(动画电影)
上映日期:2015年8月28日
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码头,犹太女孩瑞娜和弟弟米沙利跟随着父母准备逃离欧洲,前往中国上海。不料,德国纳粹正在策划一场夺取犹太人民宝贵财产的阴谋,在上海男孩周阿根一家帮助下,瑞娜姐弟与鲁道夫展开了斗智斗勇的较量。
京华时报记者 高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