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资料图
353年,东晋穆帝(第五任皇帝)永和九年,也是殷浩第二次北伐的这一年。农历三月初三,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王羲之在醉意朦胧下即兴挥笔,潇洒成书,完成了《兰亭集序》。
他也没想到,此次随意的一气呵成,不仅是他个人的巅峰之作,而且屹立在书法史上的最顶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如同天空中一颗永远闪烁的星,光耀千古。
博采众长终成一体
王羲之的启蒙老师是大书法家卫夫人。
她叫卫铄,生在东吴末年,死于这次兰亭聚会的前4年,活了78岁。她的老师是三国时期的著名书法家钟繇。老公是汝阴太守李矩,也是出自书法世家。
卫夫人家门口有一池湖水,她每天苦练字,累了就把毛笔拿到湖中洗一洗,池水都成了黑色,被称为卫夫人洗墨池。有一次,她一边看字帖,一边吃馍。看得太认真,拿馍粘着砚台里的墨吃。等到王羲之来看她,菜没有动,墨已吃光了。
王羲之7岁开始临摹她的书法,一直到12岁。相同的是,清洗毛笔的池塘水也变成黑色。
卫夫人对他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学习各家的长处,融为一体。
王羲之每到一个地方,别人游山玩水,他总是寻找历代碑刻,揣摩用笔技巧。
他在书房、院子以及厕所外面,都摆着凳子,放着文房四宝,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立即写到纸上。如果人在外面,找不到纸,就在地上划,或者在自己的衣服上划,他的衣服上经常是字,所以衣服破得也快。
他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终于自成一体。摆脱了汉魏笔风,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独创圆转流利的风格,被后世称为“书圣”。
成语“入木三分”缘于他
关于他书法的有趣小故事很多。
他有一次把祝词写在木板上,工人发现墨迹印到木板里面去了,削进三分(三分等于1厘米)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他的笔力雄劲。
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
王羲之为人纯真直率,随心所欲。
他在路上曾遇到一个老婆婆,她诉苦说竹扇卖不出去。王羲之说:我在你扇子上题几个字,肯定能卖得出去。
老婆婆同意了,但她不识字,看到王羲之写得很潦草,心里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不要急,你只要告诉别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就行了。
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照他的话做了。结果大家抢着买,一箩筐竹扇转眼就卖完了。
过了几天,这个老婆婆又拿扇子去找他。王羲之只是笑笑,再也没有在上面写字。
他特别喜欢鹅。会长时间观看鹅的一举一动,将形态融入到书法中。
会稽有个孤居的老人养了一只鹅,叫的声音非常好听,市场上都买不到,王羲之准备带好朋友一起去看看。
这个老人听说王羲之要来了,又听说他笃爱鹅,高兴得不得了。为了好好招待他,当天把这只鹅杀了,上了一盘红烧老鹅在家里等待。王羲之叹惜了很多天。
山阴有个道士擅长养鹅,王羲之跑过去,果然看到了一群漂亮的白鹅。王羲之爱在心头,就想都买下来。道士一见是王羲之,兴奋不已,说:只要你能为我抄一部《道德经》,这些鹅都送给你。
王羲之当即完成,随后带着一大笼子白鹅回去,一路上欢快得意。这就是“书成换白鹅”的佳话。
他曾经到学生家去,看见桌子上洁净光滑,随手就在上面写字,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这个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刮掉了,学生懊悔了好些日子。
每逢新年,王羲之都是自己写对联贴在门上。但在除夕,每当他的春联贴出,不到半夜,就会被人偷偷揭走了。他只得大年初一重写。又到一年除夕时,他就想了个办法,写下“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八个字,留下了下半截。
大家一看,这八个字太不吉利,半夜也没有人来偷了。到了天亮时候,王羲之补了后半截,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初一早晨,大家一看春联变了样,都赞叹不已,拍手叫绝。
被称为旷世奇作
三月初三,民间都有举行“修褉”(一种消灾祈福的仪式)活动的传统,王羲之带着儿子王玄之、王凝之、王徽之、王献之等,邀请谢安、谢万、孙绰等40多人,来到兰亭。
他们把酒杯放在弯曲回环的溪水中,任意漂流。在谁的面前停下,他就要咏诗一首。咏诗不成,罚酒三杯。
这次活动一共得诗40首左右,王羲之汇成诗集,为之作序。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可看出他的从容奔放,如水漂流,随意成形。
正因为一切顺其自然,才完成了这篇旷世奇作。
世人评价这个不朽作品,常用曹植《洛神赋》中的几句来形容:“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曹植原意是描写一个美女的:她的形影,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她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回风旋雪。
用来比喻这篇作品相当贴切,可称为“神似”。
等到王羲之清醒后,再次书写,却找不到那种挥洒自如、飘逸纵横的感觉了。他感叹说:这是神帮助我啊,哪里是我的能力所能达到的呢?
“袒腹东床”被选为女婿
对于南京人来说,熟知的还是“袒腹东床”的故事。
太尉郗鉴和丞相王导的关系非同一般,王家是世家大族,子弟又多,个个才貌俱佳。郗鉴就想为自己的独女选个如意郎君,派使者给王导带信。王导对使者说:我家里子弟很多,你看中谁都行。
郗鉴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府上的大管家。王导说:他们都在东厢房等着呢,你随意挑选。
管家仔细看了后回去,对郗鉴说:王家的子弟温文尔雅,都很优秀。听到来选女婿,个个正襟危坐。只有一个人在床上躺着休息,还露着肚皮,好像什么也没听到,无所谓的样子。
郗鉴说:好,就是他了。
他就是王羲之。这个典故又被称为“东床快婿”。
王羲之给人的印象就是风流倜傥、超凡脱俗、自由自在,像不食人间烟火的快活神仙。
然而真正靠近他,才发现他真正的人生是一路坎坷,让人唏嘘不已。
扬子晚报记者 杨民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