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徐峥吴京讲当导演的那些事儿:好故事没有捷径

2015年10月30日08:23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听徐峥 田晓鹏 吴京讲当导演的那些事儿

  徐峥、田晓鹏、韩延、吴京、宁浩……这些名字也许没有明星热门,但如果与《港囧》《大圣归来》《滚蛋吧!肿瘤君》《战狼》《心花路放》等电影联系起来,他们就是当之无愧的流行文化操盘手。

  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14年,58部票房过亿元的电影中,有26部都是70后新生代导演的作品;2015年7月前上映的有票房可查的95部电影中,新生代导演的作品65部,占比68%,票房占比48%,甚至还有80后的导演创造了20%的电影票房份额。

  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主办的“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近日在京举行,这些70后、80后的青年电影人,聊起了他们当导演的那些事儿。或许,年龄不是问题,中国电影的新力量已经改变了中国电影。

  徐峥:有了“囧”系列,为什么还要看《雷雨》

  “其实,我是一个演员。”徐峥的演讲是这样开场的。从小学三年级就被拎出来演戏,一直到大学毕业演的都是舞台剧,这让他有着直面观众的经验,“观众直接在下面给你反馈,笑了、哭了、感动了”。

  徐峥回忆,小时候到老式电影院里去看《佐罗》《少林寺》,所有观众挤在一起,好像整个影厅都有巨大的能量。“事实上是因为这个电影满足了观众的一些需求。等到我自己拍电影,我也一直有一个观念,一部电影要到观众看了之后才算完成。”徐峥说。

  晋级成为导演后,徐峥有个习惯,提前到电影院待着,观察观众,看他们排队买票、观影的一系列行为。“我想知道,作为一个观众,他下了班匆匆坐了各种交通工具,跟朋友约好来看这样一部电影。为什么选我这部?我又要拍什么电影给他们看?”

  所以,电影人面临两个问题,一是观众要看什么,二是自己想拍什么。徐峥觉得,导演有义务和责任和观众共同来做一些探讨。自己的每一部电影上映后,徐峥都会看完几乎所有的影评,不管好评差评,他都觉得是观众参与作品的一部分。

  拍了票房大卖的《泰囧》《港囧》,有人调侃,下一部要不要去荷兰拍《荷囧》?徐峥用一个故事回答了这个问题。

  徐峥碰到过一名专拍莎士比亚戏剧的德国导演。徐峥问:“这个时代,为什么观众还要看莎士比亚?就像中国学表演的人,为什么一定还要排练《雷雨》?”导演回答:“因为经典中的每一个段落,都包含了很多人类共通的问题,不仅发生在剧中主人公身上,而且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而且关键剧作没有给一个标准答案,引发的是观众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田晓鹏:好故事没有捷径,死磕

  作为一名标准的70后,田晓鹏小时候正赶上电视机进家门,动画片成为童年最美好的记忆。看了日本的、美国的,但最打动他的还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片子,“后来想想,大概是老外的东西再怎么精良,也打不到我心里”。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田晓鹏偶然瞄到一个三维画面的电视广告,特别惊讶为什么广告里的虚拟人物能够栩栩如生。妈妈告诉他“这是计算机做的”,这让田晓鹏当即觉得,长大了我要干这个。

  20年后,一部《大圣归来》让田晓鹏一夜成名,尽管这背后是8年的酝酿和3年的拍摄。“电影是一个特别神奇的东西。很多网友给我私信,表达了一个共同的观点:你这个片子对我影响很大。还有孩子问我,我打算高考报动画专业,我需要注意什么。”田晓鹏这一刻觉得,本来是自己玩儿的事,其实责任很大。

  曾经以为迪斯尼能做出行销全球的动画一定是因为它拥有完整的电影工业体系,但不久前参加了一个与迪斯尼的交流活动后,田晓鹏发现,“死磕”才是迪斯尼的王道,“光一个故事就可以写一到三年”。“好故事是没有捷径的,就要踏踏实实做。”

  现在,全世界的动画几乎是美式和日式两家独大,但田晓鹏在做《大圣归来》时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融合这两种模式取其长处,同时加上中国的哲学美学。“所以《大圣归来》里有一点点实验性的东西,也有观众告诉我,这正是片子的亮点。”田晓鹏透露,他下一部拍摄的科幻片还将继续这样的尝试。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左衡评价,田晓鹏是“非古典的古典”。《大圣归来》横空出世后,上一辈人说这是对古典的颠覆,而看了后发现,片子还是有古典的情结,包括对中国绘画中非常有趣的元素的使用。

  吴京:爱国主义也能有“燃点”

  曾经的演员吴京,用7年时间完成了一部自己的心愿之作《战狼》,成为导演吴京。《战狼》讲述的是一场中外边境战争中中国特种兵部队的故事。有影评说,《战狼》是小镇青年的胜利,是他们撑起了这部现代战争题材电影的票房。吴京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嘲讽,因为“再优秀的电影也不应该只是讨好精英阶层,而应该让全民都有‘燃点’。”

  在吴京看来,“电影以人民为创作导向”这句话特别务实,“没有人民看,你的票房从哪儿来”,同时也要进行一定良性引导。吴京说:“现在屏幕上的中国男人太软,需要有阳刚、硬朗的形象,《战狼》就是中国爷们儿内心情感的宣泄。”

  吴京说:“曾经我们说到爱国主义,会热血沸腾,后来却觉得就是一句口号。以至于我拍这个题材的电影时,受到了各种白眼和掣肘。但《战狼》之后,这个框框被打破,证明爱国主义是有情怀有市场的,主旋律题材能被大众接受。”

  吴京认为,如果说《钢铁侠》是美国在输出他的英雄主义,那中国的英雄主义只要有一个好的故事外壳,一样可以向世界输出,而这个外壳就是国际市场对中国电影接受度最高的题材——动作电影——这也正是吴京做演员时的老本行。

  吴京觉得,中国的动作电影并不缺特效,缺的是剧情。动作电影从李小龙、李连杰、成龙发展至今,已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类别一直没有深度开发,甚至转而讲求禅意。“其实动作电影是包罗万象的,将‘动作’这个核心与其他元素结合就会呈现更多的可能性。”吴京举例,动作和江湖结合就是武侠电影,和警察结合就是警匪电影,和军事结合就是战争电影。“曾经的中国功夫巨星让世界都知道了中国功夫,现在又是一个特别好的机会,树立中国标签、中国风格的动作电影。”吴京说。

  专家:新一代电影人成为文化建构的中心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孙向辉介绍,该中心从2015年年初正式启动“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报告”项目,截至目前完成了春节、春季、暑期、国庆四个档期的调查。综合观众、专家、大数据等三项大指标,报告显示,春季档的《战狼》是一匹黑马,处于满意度的高位;《大圣归来》成为年度最受欢迎国产影片,排名第二的分别是《滚蛋吧!肿瘤君》和《捉妖记》。

  无论从票房、口碑,还是价值观的有效传达,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肯定地说:“新生代导演已经不再是黑马,而是中国电影的新力量,代表着中国电影发生的巨大改变。”

  尹鸿认为,发生改变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新市场、新观众的出现,“电影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四五线城市扩散。曾经由大城市白领决定的电影趣味向更广阔的空间普及,越来越多的小镇青年有了话语权”;第二是互联网创造的力量,“伴随互联网长大的一批人已经成为主力电影观众,双重身份的契合使中国电影比其他国家有着更明显的互联网气质,而电影和互联网恰恰是中国的文化行业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两个领域”;第三是新电影人的出现,“他们不仅伴随互联网长大,也在受教育过程中接受了大量科技教育,对娱乐文化、大众文化的规律、特性有着非常清醒的认知,将本土化和专业化相结合”。

  最能让尹鸿看到这些电影新力量未来所在的是,他们的电影不仅提供了消费品,还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常识与文化建构。“《滚蛋吧!肿瘤君》《十二公民》《大圣归来》等电影中传达的那种向上、励志、尊重人格独立和个人选择的价值观,恰恰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这也是中国电影最可喜可贺的一点。”尹鸿说,“这一代电影人不仅登上了市场的中心,他们也成为文化建构的中心。”(蒋肖斌)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