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在浙江深山办竹建筑双年展 重塑乡土魅力

2016年03月04日09:00  来源:新闻晨报
 
原标题:上海艺术家葛千涛在浙江深山办竹建筑双年展 复兴乡土,“绝不只是发展农家乐”

浙江龙泉宝溪乡的国际竹建筑双年展

晨报记者 詹皓

  一个上海人,跑到浙江南部靠近福建的偏僻山村,花几年时间默默打造一个国际竹建筑双年展,这样的举动是不是太过理想化?如此前卫的艺术,能在偏僻农村生根吗?它能改变让很多人“逃离”的农村吗?这部“当代返乡记”能写好吗?趁着国际竹建筑双年展总策展人葛千涛返回上海的机会,晨报记者采访了他。

  1、盖鸡棚的竹子能办国际双年展?

  这几年,葛千涛几乎有一半时间在浙江龙泉宝溪乡溪头村,经过3年运作,目前,18件来自世界各国著名建筑艺术家的竹建筑作品已经落成,预计今夏迎接全球参观者。
  宝溪乡海拔700多米,是瓯江、钱塘江和闽江的三江源头,有长长的浙闽古道,也是龙泉青瓷的发源地,但它在历史深处被遗忘了很久。7年前,葛千涛在策展上海国际陶瓷生活艺术博览会和在巴黎举办的龙泉青瓷展时,结识了宝溪乡党委书记周义泉,此后经过多次接触交流,一个在龙泉偏远山里举办国际竹建筑双年展的念头诞生了。
  葛千涛坦言,要实现这个念头,到处都碰是挑战。首先是路途遥远,从龙泉到宝溪乡就有1个半小时车程,山道弯弯,行车困难。同时,当地人极其闭塞,难以理解一个经常在欧洲游历的上海人的想法,在他们心目中,竹子就是用来搭脚手架、盖鸡棚、做筷子的。
  但是葛千涛说,宝溪乡的民风极好,他们有村规民约,河里的鱼大家都不抓,当地人还自筹了“八棵树的记忆”公园。况且,这里盛产竹子,还是是龙泉青瓷发源地,有7座尚在使用的龙窑。

  2、为何欧洲文艺活动多在小城镇?

  第二个挑战,是建筑师的作品如何实现“落地”?葛千涛看了无数国际上的双年展、文献展、艺博会之后,渐渐产生了强烈的反思。他认识到,建筑师参展,无非是提供图纸,他们几乎从不考虑建筑的实用性,这也是西方艺术展览体制产生的问题,国内很多美院学生的毕业设计也受此影响,不太考虑作品的使用性。而龙泉市政府则希望双年展的建筑能一直在当地使用下去,不是展完了就拆掉,这对葛千涛的策展思路也带来了挑战。
  葛千涛曾创办上海春季艺术沙龙、上海国际陶瓷和生活艺术博览会,熟知当代艺术的生产机制,他通过多年在欧洲的游历发现,自二战以后,欧洲大型的文化艺术活动大多放在小城镇举行。一方面是因为欧洲的城乡间没什么大差别,另一方面,大城市主要举办政治、商业活动,其诉求点和文化艺术活动相排斥,文化艺术活动讲究想象力,更适合在小城镇举办。
  “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一个小岛上,我很惊讶当地人的生活还停留在上世纪40年代,难以想象小岛上的人对全球化所持的保留态度,更难以想象他们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葛千涛说,意大利的很多小镇都有自己的传统节庆,国际游客纷至沓来,当地人广泛参与,3个月前就要订房间。“其实,他们都是找到了各自的文化基因,所以那么自信。未来,我希望宝溪乡的人也有这样的自信。”

  3、如何避免变成“文化烂尾楼”?

  宝溪乡盛产竹子,竹子所蕴含的中国精神很容易变成国际化语言,适合用来讲中国故事;宝溪乡的古代龙窑窑火旺盛。所以文化基因十分明确。
  但在具体操作中,葛千涛一直担心这个项目会变成“文化烂尾楼”。一是因为类似的乡土复兴计划在中国已多次失败;同时,三四十年前,他对温州、婺源和家乡海宁的美丽乡愁,对它们进行旅游开发后的大失所望,以及各地出现的小镇假古董,都让葛千涛在操作中十分谨慎,始终坚持项目要有“在地性”和“场所精神”。
  参展作品只是一张建筑图纸,实际施工中,必须注意建筑与周边环境及其他作品间的协调,并且考虑如何更好地保留当地的乡土特征。比如如何在竹建筑旁边保留一段长满青苔的黏土墙,都会让葛千涛和负责施工的上海康业建筑公司负责人争论好久,有时候一个讨论会能从早上7点开到半夜12点。葛千涛说:“我对品质要求很高,我的坚持,也让他们从怀疑到感动,而外界对我的质疑,也在作品渐渐建成的过程中减少了。”

  4、重塑家乡魅力为何都千篇一律?

  参加双年展的一位日本建筑师对葛千涛说,一定要介绍日本越后妻有艺术节总策展人北川给他认识,因为他们的理念太接近了。越后妻有艺术节是从2000年起在日本新泻县农村进行的一场文化复兴活动,通过艺术和文化手段,重振一个在现代化过程中逐渐衰颓老化的农业地区,至今已举办了6届,350多组艺术家和建筑师参与。他们以当地土地为灵感,与村民及志愿者一起完成各种作品,中国艺术家蔡国强也参加过,至今已有上百万人次观看,为当地带来超过35亿日元的经济效益,让整个地区重新有了活力。
  葛千涛虽然没有参观过越后妻有艺术节,但他的双年展思路也是来自日本人写的《再造魅力故乡》,书中讲述了17个艺术改变乡村的小故事。葛千涛说,日本当年也一样,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农村小镇被破坏,于是有人开始用艺术来重塑乡土魅力。当然,葛千涛这几年遇到的困难,书中都写到了,“所以我对困难是有准备的”。
  葛千涛表示,中国乡村现在普遍没有美学,“我们来重塑,就要反复思考艺术作品和乡民、和山川水脉的关系,不匹配的话就很奇怪。现在很多乡村开发是源于传统却低于传统,把理应满载乡愁的乡村建设得千遍一律,堆了很多城市文化垃圾。我们在做双年展的时候,强调寻找当地的文化基因,强调低技术,就是让村民也能参与进来,使用的也是当地的环保低碳材料”。
  对于双年展之后宝溪乡竹建筑国际社区的运营,葛千涛也做了反复思考,他说,目前已经设计了青瓷艺术馆、竹产品设计及研发中心、陶艺家工作坊、公共陶艺工作坊、水碓(瓷土制作体验馆)、青年旅社、艺术酒店、低能耗示范竹屋等内容。宝溪乡未来的文化活动一定要结合当地的文化属性,强调低碳环保,“反正,农村的可持续性发展绝不只是发展农家乐”。

(责编:欧兴荣、陈苑)

推荐阅读

中央美术学院:培养有人文情怀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凉风习习,从2016年五月歌会合唱比赛现场传来师生们一曲曲或悠扬或激昂的歌声,回顾着峥嵘岁月,畅想着美好未来。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中央美术学院:培养有人文情怀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凉风习习,从2016年五月歌会合唱比赛现场传来师生们一曲曲或悠扬或激昂的歌声,回顾着峥嵘岁月,畅想着美好未来。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

父亲节,听男神致父爱
今年父亲节,人民网文化频道力邀多位文艺“男神”倾情献“声”,送上一声声祝福,带来一首首诗篇。在平平仄仄的岁月里,找寻峰回路转的光阴故事。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父亲节,听男神致父爱 今年父亲节,人民网文化频道力邀多位文艺“男神”倾情献“声”,送上一声声祝福,带来一首首诗篇。在平平仄仄的岁月里,找寻峰回路转的光阴故事。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