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前》仨版本首合体展出 给人们不同的时代记忆

2016年04月08日09:06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天安门前》仨版本首合体展出

  《天安门前》三个版本分别创作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和本世纪,带给人们不同的时代记忆。 记者 饶强摄

  画家孙滋溪的名字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不过,他的作品《天安门前》却是新中国红色美术经典作品之一。屡屡亮相展场的这件作品更是人们与之合影的大热门。前天,“曾经·永远——孙滋溪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从《林海雪原》《母亲》到《天安门前》的百余画作再现“红色经典”群像。而且,三个版本的《天安门前》更是首次合体展出。

  展览分为三大部分,共带来孙滋溪各个时期绘画作品340余件。其中,1号厅是重要创作部分,包括《当代英雄》《天安门前》《母亲》等共16件,构成了孙滋溪艺术思想的宏观框架;8号厅题为“素色铅华”,主要展示插画、素描和速写作品百余件;9号厅题为“心源溢彩”,展出色彩写生作品百余件。此外,还展出了其主要创作的草图等研究文献。

  参展作品里,最大的“明星”当属创作于1964年的油画《天安门前》。这是新中国成立15周年的一幅献礼作品,描绘进京游览的人们在天安门前合影留念的场景。据孙滋溪介绍,他曾住在离天安门很近的地方,每每到附近散步,总能看到来自各地的人们在那里等候合影,“我很能体会人们想与天安门前毛主席像合影的心情,因为我第一次到北京也和同学在那里照过相。”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首次将孙滋溪创作于不同时期的《天安门前》三个版本合体展出。据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进入21世纪后,年近八旬的孙滋溪又创作了两版《天安门前》——分别表现的是上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合影留念的人们。徜徉在这三件作品前,人们很容易拾起属于自己的时代记忆。

  一般而言,表现革命历史题材大多选用宏大叙事,而孙滋溪更愿意提取英雄背后容易被人忽视的小场景和小故事。参展作品《母亲》是孙滋溪在1981年为建党六十周年创作的献礼之作,讲述革命烈士赵云霄的故事。据了解,这幅画创作之初的稿本很多,单单考虑主人翁是站是坐,半身还是全身,正面还是侧面,以及人物大小、空间尺度,孙滋溪就做过很多尝试。最终定稿表现的是烈士慷慨赴死前一个微小却特别打动人的场景——没有鲜血和死亡,戴着手铐、衣服已破的母亲临终前正在给怀中刚满月的婴儿哺乳。孙滋溪透露,他是“流着泪完成这幅作品的”。

  鲜为人知的是,这位油画大家还曾创作过插图。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为新出版不久的《林海雪原》创作了13幅插图,这批作品这回也聚齐到了展厅。据了解,后来拍成电影的《林海雪原》、京剧《智取威虎山》里的人物形象、服装、道具,都曾参照过这套插图。孙滋溪笔下的“杨子荣”也因此定型。

  展览期间,孙滋溪及其家属还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不同类型的作品总计55件。

  据悉,由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协共同主办的本次展览,也是“中国美术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作品系列展”的首展。展览将持续展至4月12日。(记者 陈涛)

(责编:王鹤瑾、陈苑)

推荐阅读

中央美术学院:培养有人文情怀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凉风习习,从2016年五月歌会合唱比赛现场传来师生们一曲曲或悠扬或激昂的歌声,回顾着峥嵘岁月,畅想着美好未来。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中央美术学院:培养有人文情怀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凉风习习,从2016年五月歌会合唱比赛现场传来师生们一曲曲或悠扬或激昂的歌声,回顾着峥嵘岁月,畅想着美好未来。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

父亲节,听男神致父爱
今年父亲节,人民网文化频道力邀多位文艺“男神”倾情献“声”,送上一声声祝福,带来一首首诗篇。在平平仄仄的岁月里,找寻峰回路转的光阴故事。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父亲节,听男神致父爱 今年父亲节,人民网文化频道力邀多位文艺“男神”倾情献“声”,送上一声声祝福,带来一首首诗篇。在平平仄仄的岁月里,找寻峰回路转的光阴故事。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