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复制欧美日韩恐"水土不服" 中国音乐剧需"冷思考"

2016年04月26日10:23  来源:文汇报
 
原标题:中国音乐剧需要“冷思考”

“我们以前一直试图跟随欧洲以及日本、韩国的步伐,走音乐剧本土化的发展道路,是因为他们都成功了。但是,欧洲30年前就开始做《猫》和《剧院魅影》,我们30年后才开始,现在还要亦步亦趋的话,是否踩对了节奏?”日前,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在第33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音乐剧发展论坛发问。

本届音乐剧发展论坛吸引了中、奥、美、韩、德等国160余名音乐剧从业人员和专家学者与会,为音乐剧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和市场化运作出谋划策。业内人士认为,如今全球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中国的音乐剧无法复制别国的成功经验。如何在世界的语境内发出属于中国的独特声音,将是所有音乐剧从业人员面临的最大挑战。

国外的“吸金利器”,到中国市场却不容乐观

“音乐剧是属于当代的艺术。它还没有被定义,仍走在时代的前端。这就意味着,它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与会的各国专家无一例外地提到了音乐剧强大的“吸金”能力。

百老汇亚洲公司主席马克·罗斯则表示,在纽约,百老汇每年都会带来120亿美元的收入。其中,门票收入只占20亿美元,由观众带来的酒店、餐饮以及零售业等收入大大促进了纽约的经济发展。“纽约每年只有2200万国内外访客,而上海每年却有超过1亿的访客。中国的音乐剧市场,大有可为。”马克·罗斯认为,发挥中国音乐剧的创作力,提升市场化运作能力,假以时日,中国城市的音乐剧行业能够茁壮成长。

国外专家对中国音乐剧市场大胆预测,国内的从业人员却没有那么乐观。

费元洪认为,今天剧场面临的是一个互联网全球普及、虚拟科技日新月异、现场娱乐被无限稀释的环境。如果中国的音乐剧从业者再走它们的老路,还有没有可能成功?

作为上海第一家音乐剧专业剧场,上海文化广场开业5年内始终坚持“引进国际制作”和“扶持中国原创”两步走的战略。然而,国外制作的票房红红火火,到中国市场却不容乐观,一些原创剧目甚至门庭冷落。面对“冰火两重天”的市场,业内仍需要冷思考。“中国的演出行业和观众有着独一无二的业态和消费习惯,我们不但不能走百老汇、伦敦西区的老路,甚至也不能复制日本和韩国的经验。在音乐剧发展上,我们没有捷径可以走。”费元洪说。

  要全面学习,更要自我求索

“中国音乐剧制作的专业程度不高,与国外的差距还很大。而制作的专业与否,往往体现在细节方面。”费元洪用一个小小的扬声器来举例。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和《伊丽莎白》在文化广场上演时,他们的技术人员在剧院的每个包厢中都放置了单独的音箱。而《剧院魅影》的扬声器都是成对配备的。“他们配备两台扬声器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当两个角色在同时唱歌时,双方的信号不会因为他们靠得太近而产生干扰。”费元洪说,这样对细节的把控,正是国内音乐剧制作所缺乏的。

摸准观众的口味同样重要。费元洪说,多年引进原版音乐剧的经验让他发现,很多唱唱跳跳,合家欢式的美国百老汇喜剧并不一定符合中国观众的口味。“中国的观众比较深沉,美国式的幽默有时会让我们觉得有点浅薄。”欧洲音乐剧体系的音乐剧则更符合中国观众的口味,但从商业模式上看,国内的音乐剧创作项目,又有多少做过前期的市场调查?

“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还处在早期和小众的阶段,在全国范围内普及音乐剧恐怕不是一代人可以完成的任务。”费元洪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讲故事方式,中国的音乐剧如果盲目复制西方的老路,而不去寻找属于中国的音乐剧语言,这种艺术形式可能会被直接跨越甚至颠覆。”

(责编:欧兴荣、陈苑)

推荐阅读

中央美术学院:培养有人文情怀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凉风习习,从2016年五月歌会合唱比赛现场传来师生们一曲曲或悠扬或激昂的歌声,回顾着峥嵘岁月,畅想着美好未来。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中央美术学院:培养有人文情怀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凉风习习,从2016年五月歌会合唱比赛现场传来师生们一曲曲或悠扬或激昂的歌声,回顾着峥嵘岁月,畅想着美好未来。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

父亲节,听男神致父爱
今年父亲节,人民网文化频道力邀多位文艺“男神”倾情献“声”,送上一声声祝福,带来一首首诗篇。在平平仄仄的岁月里,找寻峰回路转的光阴故事。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父亲节,听男神致父爱 今年父亲节,人民网文化频道力邀多位文艺“男神”倾情献“声”,送上一声声祝福,带来一首首诗篇。在平平仄仄的岁月里,找寻峰回路转的光阴故事。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