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背着枪的红军战士,一边是手提瓜果蔬菜的遵义百姓,战士有商有量的询价问价让百姓感到惊讶……昨天,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长征》进入排练阶段,导演田沁鑫、杨笑阳与民族唱法组主演阎维文,美声唱法组主演迟立明、刘嵩虎等展示了剧中“遵义”一幕的故事。
这是阎维文饰演的彭政委、刘嵩虎饰演的曾团长率领战士历经湘江战役、转战遵义城后的场景。为不扰民,夜里他们带领战士睡在石板街上;白天,红军与百姓进行公平交易,让当地商户极为感动。随后,曾团长还带队与红军宣传队的女战士开展写标语竞赛。遵义百姓接受了这支远道而来的部队,遵义城也在红军战士的组织下热闹起来……
“要注意情绪的变化。”现场,导演田沁鑫给合唱队员们说戏,一会儿嘱咐红军战士别走得太快,一会儿提醒百姓们要在音乐的烘托中逐渐变得热情。“不能把红军进入遵义想得太简单。”她介绍,红军历经湘江战役,最后从8万多人只剩了3万多人进入遵义,并不是马上和遵义百姓沟通得很融洽,而是经过一些宣传才熟悉起来。“我们就要表现这个过程。”田沁鑫说。
田沁鑫认为,遵义作为一个节点,表现的正是红军在长征路上坚持不懈、规矩森严的“行走的力量”。“长征是一次震惊中外的‘行走’。没有这些精神,不可能在遵义迎来战略的转折,更完不成之后翻雪山过草地的艰难行走。”她介绍,在“遵义”一幕后登场的飞夺泸定桥,就是一场典型的“急行军”。
“观众都在电影里看过,以为飞夺泸定桥只是一场在13根铁索上爆发的战役,其实不尽然。”熟读《长征》史料的田沁鑫,俨然成了历史通,“为了在敌军压境前让大部队渡到河对岸,红军选出二十几人组成的敢死队,他们经过一天一夜的疾跑,必须攻占泸定桥。”在这一天一夜的时间里,二十几个勇士一刻不停,饿了也没空烧饭,只能嚼生米,“他们背负的是几万人的生命,只有跑过了时间,大军才能顺利渡江。”田沁鑫说,“我们就要表现他们的奔跑。”
但怎么在有限的舞台上表现空间跨度极大的奔跑,田沁鑫一度犯难:“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景怎么换?”从瑞金到湘江,从湘江到遵义,有水有桥,有雪山,也有草地。“这是部写实的歌剧,不能用话剧那种写意的舞台背景,但如果场场都换景,观众岂不是没几分钟就要干坐着等换景?”为了不耽误时间,她与杨笑阳决定用“走场换景”的办法——一边演一边换,还邀请了享誉国际的建筑师马岩松担任舞美设计,把建筑风格结合到歌剧舞台的设计中,同时使用多媒体技术,才解决了换景的难题。
目前,歌剧《长征》进入彩排阶段。7月1日,田沁鑫将把这些宏大场景正式搬上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的舞台,集中展示长征——这场历史上的伟大行走。
图中右为歌剧《长征》导演田沁鑫,她正在与舞蹈导演沟通。
韩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