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新书推荐
《逆流》
■(法)于斯曼著;余中先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年4月
德塞森特厌倦了巴黎的虚伪和浮夸,转而避居于丰特奈小镇,过起了离群索居的生活。他依据个人审美和品味布置住所,沉浸在自己一手缔建的精神和物质世界中,对抗世俗的潮流。每个章节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涉及绘画、宝石、花卉、文学等。于斯曼借这位反英雄的主人公之口诠释了他的颓废美学,斩断了和自然主义文学的联系,奠定了19世纪邪典之作的地位。王尔德称《逆流》是一部“毒液四溢的书”。
于斯曼,法国19世纪著名作家,前期拥护自然主义,和左拉、莫泊桑等人合著了短篇集《梅塘夜话》,之后转向象征主义,《逆流》就是于斯曼转型之后的代表作。于斯曼具有极高的审美品位和时代触觉,在绘画方面推崇印象主义画派,在文学方面赞赏波德莱尔、爱伦坡、拉马丁等人。于斯曼的《逆流》启发了后世很多作品:《道连·葛雷的画像》,王尔德让道连·葛雷阅读此书;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也是龚古尔奖得主米歇尔·维勒贝克在其小说《屈服》中,设计的男主人公就是教授《逆流》这本书的。
《欧洲:1453年以来的争霸之途》
■布伦丹·西姆斯著;孟维瞻译
中信出版社,2016年1月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欧洲,正在一体化的进程中艰难前行。新马克思主义认为,这是新自由主义为了打造资本自由流通的一个工程,在本质上,仍然没有办法磨平不同民族国家间的差异。那么,现在的欧洲到底是怎么演变过来的?
英国历史学家西姆斯在这本《欧洲》中讲述了从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500多年间的欧洲争霸史。国王、征服者、总统以及独裁者们都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欧洲大陆,从查理五世和拿破仑到俾斯麦和克伦威尔,从希特勒和斯大林到罗斯福和戈尔巴乔夫;从沙俄帝国到奥斯曼帝国,再到德意志第三帝国……几乎所有的现代历史中的关键角色,都将他们的赌注押在了这片重要的土地上。从宏观到细节,他记述了500多年来在欧洲舞台上轮番登场的各方势力之间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阐释了造成欧洲大陆难以为某种单一政治力量所主宰,反而充斥着持续动荡、来势迅猛的各种政治洪流的环境因素。
这本书既是一部欧洲权力争夺史,又是一部现代世界的塑造史;既有对过去500年的反思、回顾,又有对未来欧洲乃至世界的权力、政治格局变化的展望。
《天贼》
■(美)奥森·斯科特·卡德著;傅临春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6月
唯一连续两年包揽科幻小说最有名的雨果奖、星云奖,著名科幻小说家奥森·斯科特·卡德首部科幻小说《天贼》中文版,由果麦文化联合浙江文艺出版社首次推出。
卡德是美国科幻史上一位传奇性的人物。他是唯一一位在两年内,以《安德的游戏》和《死者代言人》蝉联“雨果奖”和“星云奖”两大科幻奖的作家。《天贼》正是开启他科幻之路的处女作,卡德表示:“我所有的故事始于《天贼》。”
作为科幻小说家,卡德著作颇丰,共有12个系列。《天贼》1979年首次在美国出版,是卡德的科幻处女作。由于小说结构略有瑕疵,《天贼》英文版被停止出版。卡德在另一本长篇小说中写道:“老书的绝版对于作家而言是一种永远的痛,就像父母期盼着孩子的信,可他们却不再写了。作家无比怀念绝版的书,希望能再次见到它们。”
即便《天贼》绝版了,其主人公詹森·沃辛的故事也从未停止过,卡德用了12年的时间继续创作相关的故事,并相继出版。对于卡德来说《天贼》是所有故事的原点,所有创作的初心。
《柔软对话》
■乔治·汤普森、杰里·詹金斯著;陈雪婧译
中信出版社,2016年5月
“如果不能用柔软的话去说服对方,也就无法用严肃的话去征服任何人。”《柔软对话》包含了柔软对话学院成立30年来的,面向世界各地超百万学员开设的对话课,它不仅是一套课程,还是一本有关交流沟通的“武功秘籍”,一位“语言场上的柔道师”。
因为人们总是希望听到令人感到轻松和满怀希望的话语,所以《柔软对话》将为你提供不同寻常的优雅沟通方式——坚定思想与内心、过滤语言攻击、转化矛盾方向、以尊重为基准进行沟通、说出富有力量又不失风度的话语,助你高效解决生活中火星四射的交流沟通困境。
《远在古巴》
■雷竞璇著
中信出版社,2016年6月
《远在古巴》是雷竞璇数次探访古巴写下的随笔游记精粹。带着曾在古巴谋生的父辈记忆探访古巴老城,雷竞璇将所见、所闻、所感汇集成文字,将古巴现在的面貌和老华侨们的记忆,留驻在迅疾的时光中。
以父辈们的200封书信为起点,雷竞璇使用第一手素材,三次到访古巴,采访40位垂垂老矣的古巴华人,从早期在种植园里收甘蔗的劳工,到经营小店铺的商人,到参与古巴革命乃至后来身居高位的军人,到国际上有相当名望的华裔画家,乃至被华人收为养女登台唱粤剧的古巴人,从而对古巴华人及其后裔展开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深入探寻。同时,雷竞璇通过对当代古巴民众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从中洞见古巴的特别——这个热带阳光照耀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贫穷,但不悲惨凄苦”,如今在巨变前夜,又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