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的苦衷
院線:影院房租連年漲,刨除成本剩無多
發行方有發行方的苦水,院線卻也有自己的委屈。13條院線在回應中表示,近年來院線及影院需自行投資、數字化改造影廳等。同時,房租成本的直線上漲、人工成本的大幅提高、經營成本的持續提升等問題,都讓院線承受著巨大的經營壓力。此次發行方突然上調分賬比例,將對電影終端行業造成致命傷害。
院線是在“哭窮”還是“真窮”?有專家表示,近幾年商業地產房價連年飛漲,使不少影院經理和院線老板感慨:“干了這麼多年電影的事兒,到頭來全給房地產老板打工了!”
2011年底,廣電總局曾出台意見,建議影院年度地產租金原則上不超過年度票房的15%。但在實際操作中,隨著各大城市房地產價格的上揚,佔比達25%的租金也已經現身市場。
UME國際影城總經理陸遙坦言,早在兩年前,一些較大市場的影院項目年租金就已經到了1600萬元。“在高位租金下,再刨去分賬及各種成本,影院全年票房至少要達7000萬元才能基本持平。這樣的影院全國能有幾家?”
還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參與分賬的票房是總票房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金及附加后的剩余部分,發行方與院線拿到屬於各自的部分后,還要分別與制片方、影院協商分成,扣除再扣除、稀釋再稀釋,怪不得各方都在抱怨拿得少。
也許有人會反駁,影院不是還有映前廣告、飲料食品、電影衍生品銷售等收入嗎?但目前90%以上的影院收入仍來自於票房。所以如果因為分賬比例而導致院線利潤率下降,將會影響投資熱情,進而削弱中國電影票房增長的院線引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