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劉震雲談《一九四二》:災難,我們拒絕遺忘【4】--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專訪劉震雲談《一九四二》:災難,我們拒絕遺忘【4】

人民網記者  劉  陽

2012年11月29日08:07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在經過了漫長的醞釀、糾結和充滿痛並快樂著的創作后,馮小剛終於將他心心念念將近20年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搬上了大銀幕。這部名為《一九四二》的影片,是馮小剛導演生涯中最嚴肅、最沉重、最具份量的作品。

善良是中華民族生存下來最重要的原因

記者:在小說裡,您肯定了揭竿而起的精神是民族生存下去的希望﹔而在電影《一九四二》裡,您用更多的細節賦予這個故事人性的溫暖。從小說到電影的這種變化,是否說明了您在創作中的一種態度,或者說對這個飽受苦難的民族的悲憫之心?

劉震雲:不管是花枝把自己賣出去后把相對囫圇的褲子脫下來換給栓柱,還是原本怯懦愚鈍的栓柱為了孩子的小風車喪命於日寇刀下,這種閃耀著人性溫暖的故事並不完全進我們杜撰的。事實上,在重走逃荒的路上,我們發現類似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

在整個創作過程中,我跟小剛一直覺得要特別注意表達上的節制。所謂節制,就是在面對這麼大的災難的時候做到不煽情,不要有過多的台詞和表演。我一直強調寫作中創作者是不需要態度的,創作者的態度就是災民的態度。創作者絕不能是一個高高在上的旁觀者。在面對《一九四二》這樣一個題材的時候,創作者的任何一種態度都是站在70年后優越的生活裡揭災民的傷疤,這是非常殘忍的。我在《一句頂一萬句》裡就說過,真正好的創作者,應該是一個平等的傾聽者。

記者:在極端的環境裡,人內心最本真的東西往往最容易流露出來。這種最本真的東西,有時候是人的道德底線,有時候甚至是支撐一個人、一個民族存活下去的精神支點。在1942年的極端環境裡,您認為支撐河南人甚至中華民族生存下去的支點究竟是什麼?

劉震雲:《一九四二》揭示的是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災民、日軍、國民政府、美國人……幾種勢力擠壓在一起,他們之間互不見面,但災難使所有人既有的位置都發生了變化,他們在一起做出了一鍋“雜拌粥”。

對1942年的河南人來說,生存依靠的已經不是什麼信仰,而是本能。在這種殘酷的生存中,唯一需要的慰藉就是人和人之間那點微弱的善良的光芒。

電影的最后,老東家已經變成了一個思想家、哲學家。他帶著家人上路,與窮人逃荒不一樣,原本只是為了躲災,為了讓家人能夠活下去,從未想到個人性命與家國天下會結合在一起,但日軍的轟炸迫使他成為真的災民。當他逃到潼關的時候發現親人都沒了,世上的人全都是陌生人,他發出了一個哈姆雷特式的追問:“為什麼我要逃這個荒?”他遇到了一個跟他一樣失去親人的小女孩,他們瞬間互相成為親人,如果不是在1942年那個極端的環境裡,這是不可能的,這是一個變異的狀態。但也正像你所說的,正是在這個變異的狀態裡,人心裡的精神支點得到了最大的彰顯,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生存下來最重要的原因——那份親情,那抹人與人之間善良的光芒。

記者:過了這麼多年,小說《溫故一九四二》終於成為電影《一九四二》被搬上銀幕,您對這部根據自己小說改編的電影作品滿意嗎?

劉震雲:影片大規模公映之前我們在北京做了一些小規模的觀影活動,請了一些影評人和朋友來看。我發現,大家在看完這部電影后都變得善良了,我想這一定是因為《一九四二》觸及到了人性本質的一些東西。大家看完電影后沒有像看其他電影一樣嬉笑著走出電影院,每個人都是沉默地離開。我想這部電影確實引發了大家關於這個民族和人性的一些思考,這是非常難得的。

 

(責任編輯:黃維、許心怡)

我要評論

>今日熱點

朱丹周立波矛盾內情
朱丹周立波矛盾內情

趙本山為何拒春晚一審
趙本山為何拒春晚一審

新聞熱搜詞來源:百度新聞

《棒棒棒》停播征地補償 提高10倍奧巴馬同性戀毒品丑聞城市夫婦 二胎華西村復制故宮20億村官舉報人被捕菲拒認中國新護照功夫高手打倒拆遷者姚明 博士警察制造假案霍啟仁女友自殺張海迪否認改國籍任建宇上訴李代沫默認出櫃蔡康永 男友

文化熱圖|人民電視

文化新聞|精彩博客

莫言位列富豪榜第二莫言位列富豪榜第二 干露露母女撒潑引眾怒干露露母女撒潑引眾怒

熱播視頻|圖說中國

他免費為萬余老人拍照他免費為萬余老人拍照 中國用何手段推銷自己中國用何手段推銷自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論壇|訪談辯論微博S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