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文章報道,根據國外一些科學家的意見,在最近的100年間,人們的外形會起很大變化,將出現一種能擺脫現代人所有毛病和弱點的未來人。目前,關於這個話題有以下三種預測。
說法一:走路時膝蓋向后彎
國際人類研究中心的美國老年學家杰伊-奧利尚斯基等認為,現代人的很多問題都與靠兩條腿走路有關,因為我們的身體構造同靠四肢著地行走的遠祖並沒多大差別。脊柱的負荷太大,椎骨之間薄薄的軟骨盤在重壓下變形,壓迫神經和脊髓,由此易得骨軟骨病和脊神經根炎。所以得讓軟骨盤增厚,並且將軀干的上部朝地面彎,以減輕脊柱的負擔。也就是說,人走路的時候得稍彎彎腰。但為了使眼睛仍朝前看,脖子得往上弓。
這些老年學家還說,還得改變膝關節的結構,可以拿去膝蓋骨。膝蓋骨是骨骼的一部分,常因摔倒或被撞擊而受損。這樣一來,膝蓋不僅可以朝前彎,還可以向后彎。由於軟骨層增厚,關節的磨損將會放慢速度,而且再也不會得關節炎。
還有,為了保持因年歲增長而自然變弱的聽力,應該將耳廓擴大,並使之像動物一樣能朝聲源方向轉動。
經過這樣改造過后,人可以活到200歲左右。
這幾位美國老年學家還斷言,就憑遺傳學、醫學和生物學現在發展的速度,50-100年后要使人體結構產生這些變化完全輕而易舉。
說法二:外形像隻大青蛙
根據俄羅斯莫斯科第一醫學院解剖學家瓦列裡·沃羅比約夫和格裡戈裡·亞斯沃因的意見,未來的人個頭不高,身高也就1米左右,大大的圓腦袋,軀干短,細細的胳臂,3指。
科學家們指出,從單個人體來看,每個器官都會偏離所謂的正常狀態。未來人的外貌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開始“短頭化”進程。也就是說,圓腦袋的人(短頭人)越來越多,卵形頭人(長頭人)越來越少﹔人們不再有智齒和上門齒。在不再食用簡單而粗糙的飯食后,剩下的牙齒也沒有了﹔脊柱縮短之后,骨盆同顱骨的距離拉近,肩胛骨幾乎就在髖關節上。這樣一來,人從外形看很像一隻大青蛙。
而據美國科學家的意見,經過遺傳學家改造后的“理想人”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身高:由於身高縮減和身子往前傾,摔倒的概率就少得多,也減少了脊柱的負擔﹔胸廓:為了更好地保護腹腔,還得增加幾根肋骨﹔脖子:為了還照常往前看,脖子得稍稍彎曲﹔脊柱:椎間軟骨盤增厚﹔骨骼:骨頭變得粗大,皮下脂肪層更加結實,這可以防止摔倒時骨折﹔血液循環系統:為了防止血液因停滯過久而腐敗,靜脈裡得添置一些專門的瓣膜﹔韌帶和腱:韌帶和腱變粗,可防止脫臼和扭傷。
說法三:“機器人”為期不遠
著名物理學家、不列顛皇家科學協會會員和美國科學院院士斯蒂芬-霍金號召從遺傳學角度對人進行完善,否則將來機器人會超過人。霍金十分有把握地說:“與我們的智能不同的是,計算機的效率每18個月提高一倍。因此,它們擁有智能和有一天會征服世界的危險是完全有可能存在的。”照霍金看來,隻有兩條出路:人類或不得不考慮通過基因工程來人工完善自己的基因,或想出將計算機和人的大腦合成一體的辦法。“我們隻有走這條路,”霍金深信不疑地說,“如果我們想讓生物體照舊優越於電子體的話。”
未來學家詹姆斯-馬丁也表示過類似的意見。他認為,現代人為了不至於在自家的行星上被拋棄,他們就得同機器結成親密的伙伴關系。目前科學家們想出的最好辦法是往人的神經系統植入電子晶片。類似的手術已在牛津成功進行,那是將一個3毫米的晶片植入凱文-沃裡克的左手腕裡,再往中部神經埋入100個電極。連接的電線埋在前臂的皮下,然后再連接到電腦,便可以將神經沖動傳達給電腦,由它去執行諸如開門或開燈此類的指令。美國一家公司正在生產一種根據人腦細胞設計的電腦神經晶片。日本的科學家已在著手建造具有相當於1000個人腦的人造腦的類人生物體。 (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