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的張瑤演16歲的女孩
■張瑤《致青春》劇照
■張瑤
在電影中扮演非常小人物的黎維娟,張瑤不施脂粉,說英文也說河南話,雖然現實,但是卻讓觀眾感覺那麼真實,又那麼可愛。以33歲“高齡”去演一個16歲的女大學生,張瑤覺得自己從歌手轉行做演員真的有無限可能。對於趙薇,張瑤說:“她是一個很懂演員的導演,她也很保護演員,我們每一個人都幾乎是百分百地相信她。”
關於《致青春》
趙薇能針對每個演員的性格用不同方法刺激
新快報:能談一談你加入這個劇組的經過嗎?張瑤:當時是這個電影的編劇李檣老師推薦我去試戲的,我知道電影是趙薇導演,我對她沒有特別深刻的印象,隻知道她是一個演員,也是一個歌手。那天她見演員,我去了,她問了問我大概的情況,然后就問:“你多大了?”我說:“我挺大的。”她又問我:“那你能演好嗎?”我說:“我肯定能演好。”她說:“成!回答得好。”后來就試了一下戲,第一場試戲就是在宿舍裡朱小北要走的那一場,然后還試了我和我河南男朋友的那一場。試完戲之后兩個多月,我才接到劇組的通知,說我可以了。我想可能她也是在選擇和搭配其他的演員,畢竟要把四個女孩搭在一起,也要看看彼此的感覺是不是舒服。
新快報:我看過你的資料,你是80年出生的,所以你真的沒有擔心過自己要演一個16歲的女孩?
張瑤:我其實特別擔心,心裡一直在打鼓。但是導演問我話的時候,我那樣回答也是一個方法,就是在給自己打強心針。后來要拍的時候,我一看到另外的三個女孩,我覺得她們都好年輕啊。第一天拍戲就拍我們四個在教室裡上課的那場,我當時特別焦慮,就怕和她們三個在一起的時候我會顯得特別大。后來導演叫我過去看回放,她說:“你別擔心,你看起來挺像16歲的。”我立刻就把焦慮給解除了。
新快報:黎維娟這個人物在電影裡可以說並不是一個特別正面的人物,你為什麼願意演這樣的角色?
張瑤:我不會特別去考慮一個角色她是不是正面,是不是小人物。黎維娟並不特別討人厭,她很真實,也很現實,她不是不善良,而是她有她自己的生活目的和選擇,但前提是不傷害別人。我可以理解她做出的這些選擇,因為她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新快報:聽說趙導對女演員特別嚴厲?
張瑤:她要是不嚴厲的話,我反而不知道這個戲會怎麼樣。幾個男演員基本上都是明星陣容,經驗很豐富。但女演員基本上都是新人,隻有一個是學表演的,我也算是演過一點戲,但經驗很少。我覺得趙薇特別會教演員,她能針對每個人不同的性格,用不同的方式去刺激你。比如她會當著全劇組的面,把一個演員說得非常失敗,但這種打壓的方式反而讓那個演員變得更強,把她的自尊心全部激發出來。而對我,她主要是用溝通的方式,因為她說我年紀這麼大了,用刺激的方法沒用,所以我們主要就是聊天。她特別了解演員在那一刻需要什麼,而且特別保護演員。我們在劇組都很有安全感,並且對她很信任,百分之百的信任。
新快報:你在電影裡真的是一點沒化妝,女演員不介意這些嗎?
張瑤:我本身皮膚特別好,特別白,上了妝以后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有錢人家出來的,和黎維娟出生在窮苦家庭是個小人物的背景完全不一樣。所以導演說那就別化了,加上拍戲那段時間又經常熬夜,看起來人就有點破破爛爛的感覺。
關於演戲
把自己撕開了揉碎了非常High
新快報:拍完《致青春》,有讓你回憶起自己的青春嗎?
張瑤:我的青春一點沒浪費,非常的隨心所欲。我拍了這個電影以后,也認真地想了一下自己的青春都干嘛了,我大學畢業以后就自己搬出來住了,我本身是北京女孩,但是就喜歡北漂的生活,搬了三次家,我媽特別不理解,覺得這孩子為什麼有家不回,要在外面漂著。大概是因為我從小就是軍隊大院兒裡出來的,我所有的生活都是父母料理好了的,自己什麼也不會。直到上了大學才開始生活自理,有自己的想法,就特別想自己做主。我很喜歡唱歌,畢業后認識了在夜店唱歌的朋友,就也去夜店唱歌,那段時間沒少讓父母頭疼,他們總覺得我在外面認識了不好的朋友。
新快報:那當初又是怎麼從唱歌變成了演員的呢?
張瑤:當時顧長衛導演拍《立春》,要找一個會唱歌的女孩,也不知道為什麼七拐八彎的就找到我。他見了我以后覺得我挺合適,但我當時其實挺抗拒的,因為我覺得我不會演戲。在劇組待了三個月,給我留下了特別愉快的印象,導演給我說了很多表演上的事,我覺得挺有意思,慢慢地發現自己演戲還行,所以有合適的機會就也想拍戲。
新快報:演戲這個事情,對你來說樂趣在哪裡?
張瑤:以前做歌手其實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一群人都圍著你轉。但演戲是一個集體的事,你有對手,你演的是別人,你要聽導演的,跟著劇本來。拍《致青春》的時候,也是把自己撕開了、揉碎了,覺得整個過程非常的High。
新快報:作為一個非專業演員,也沒有接受過正統的表演訓練,你演戲的訣竅是什麼?
張瑤:我不會用什麼技巧,就是來真的,把自己變成那個角色。所以如果遇到較勁的戲,真的是調動全身每一個細胞去參與﹔如果角色的心情不好,那我一整天也都會沉浸在那個情緒裡面。在大銀幕上,隻要你有一點的不入戲,都是會被看得明明白白的。當第一場戲解除了我的困擾之后,我后來就完全變成了黎維娟。
新快報:大家都覺得你能憑這個角色拿“最佳女配角”獎。
張瑤:我真的挺開心的,我不能說自己對這樣的說法無所謂,這証明了我四個月的努力沒有白費。其實拍這個戲非常辛苦,本來說三個月結果拍了四個月,很長時間都是連著三十個小時拍,有時候無論是體力上還是精神上,都覺得自己快扛不過去了。能得到觀眾的肯定,我覺得這比什麼都重要。
關於婚姻
彼此相愛是婚姻的前提
新快報:2012年你結婚了,很多報道裡都說你老公是公司高層,這也讓人聯想到電影裡黎維娟的愛情觀。你自己對這事是怎麼看的?
張瑤:與其說要找有錢人,我寧願要找一個自己愛的人。那些報道我也看了,有的還列舉了一堆像我這樣嫁了高層的女明星,我覺得很大程度上誤導了年輕女孩的擇偶標准。我是先愛上我老公,然后他碰巧是在公司裡職務比較高,但他不是富二代,也是自己一點一點努力上去的。彼此相愛,這是我結婚的前提條件。如果不相愛,兩個人結婚以后天天相對,恐怕也是一件比較難受的事。
新快報:你現在做演員了,經常要在不同的劇組裡住,兩地分居的情況對婚姻好嗎?
張瑤:我不拍戲的時候基本上就待在家裡,而且分開一段時間后再見面,我們的感覺反而更親近了。有的夫妻在一起時間長了,會變得沒有什麼話說,但像我們這樣挺好的,一見面就會有很多話說,他說說他的生活,我說說我的生活,話題挺多的。新快報:你自己平時喜歡看什麼類型的電影?
張瑤:我以前比較喜歡看愛情、喜劇電影,但編劇李檣老師給我列了很多電影讓我學習,他說不能再按我自己的口味去看電影,而是什麼類型的都要看,哪怕是一些自己覺得看不下去、很悶的電影,因為這是讓我演技進步的方式。他還會經常和我討論這些電影,抽查我看得怎麼樣了。
新快報:那歌唱事業你還會繼續嗎?
張瑤:會啊。我的音樂經紀和韓庚是一個公司的,我覺得他就是一個把音樂和拍戲都結合得非常好的例子。其實音樂和拍戲也是一個互相幫助的事情,可能以前聽過我歌的朋友這次看了《致青春》,會發現原來我演戲也不錯﹔而看了《致青春》后對我有興趣的觀眾去搜索,會發現原來我是個唱歌的,唱得還挺好聽的。隻要時間分配得好,我覺得我可以把這兩件事都做好。(新快報記者 劉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