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看了電視劇《大唐女巡按》,鐘欣桐演得有模有樣,一口一個“本官”,很是威風八面。一高興,我又找來王思懿飾演的《大唐御史謝瑤環》粗略地看了看,劇情大致類似。無論是女巡按還是女御史,謝瑤環所到之處,大小官員都得對她恭敬有禮、唯命是從,貌似官兒不小。
那麼,正史上有無巡按這個官職?又到底是個多大的官兒呢?
大唐女巡按,提法有待商榷
按劇情來看,謝瑤環生活在武則天時期,曾擔任尚儀院司籍女官一職。和宋代一樣,唐代后宮也設女官,並參考朝廷官制給予相應品級,主管宮中具體事務。如內司,相當於外廷的尚書令,其次是作司、大監、女侍中等,一般是二品。謝瑤環的職位大概算作司吧,是內司下屬的職能機構。
需要說明的是,唐宋后宮女官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官兒。當武則天傳旨謝瑤環,賜尚方寶劍巡按各地時,謝瑤環便有了官的身份。
比較而言,《大唐御史謝瑤環》更符合歷史。御史這個官兒,戰國時就已出現,諸侯設置的史官,皆稱御史﹔秦始皇統一六國后,賦予御史以監察百官的專職,其后歷代相延,位居台省,一般代表清流,主彈劾、糾察官員過失諸事,身份顯要。如唐代設有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治書侍御史。宋代則設置御史台,最高長官叫御史中丞,包拯就擔任過這個職務。明清兩朝的御史則全部隸屬於都察院。
謝瑤環若授命御史的話,倒是有幾分真,畢竟女主當政,用幾個女子出去辦差,不算個啥。
但《大唐女巡按》這個提法,就顯得錯謬百出。“巡按”作為官名兒,始於唐玄宗天寶五年(746),“派官巡按天下風俗黜陟官吏”,之前從未出現過。其時,武則天早已死去41年了。
以卑督尊,巡按官兒很小
在傳統戲曲、小說裡常常能見到“八府巡按”這個詞,傳播最廣的莫過於周星馳演的電影《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包龍星歷經重重劫難之后,因為捉了皇帝的短兒,得封“八府巡撫”。星爺問:多大的官兒?皇帝說:一品。其出處即來自“八府巡按”或“巡按”。不管是真是假吧,反正在民間,老百姓一般都認為“巡按”是清廉而權勢很大的官。
實際上巡按僅是臨時的官職,且官兒很小。
以唐代為例,天寶以后,巡按一般由監察御史臨時充任。監察御史的頂頭上司是監院的御史大夫,又稱侍御史,品級不低,但其屬下的御史卻隻有正八品,連個小小知縣也不如。宋代的御史也是八品官,明代則為正七品,清代略高,約為從五品。
所謂“八府巡按”,在正史中根本不存在,即便明朝都察院設有十三省巡按一職,品級依然是正七品,清代改名為十三科道,俗稱道台,也不過正四品而已。看過電視劇《雍正王朝》的觀眾可能會記得,孫嘉誠從六品主事升遷為監察御史,張廷玉稱“官升三品”,若是普通御史的話,絕對不可能達到這麼高的級別。
代天巡狩,巡按可代表“天后”
謝瑤環雖然是個女性,巡按或御史的品級雖然也很小,但她的權力和威勢是相當大的,原因就在於她代表了“天后”武則天,是欽差,隨身攜帶了聖旨和傳說中的尚方寶劍。任你是多大的官兒,見了聖旨,你得下跪聽宣,尚方寶劍則如皇帝親臨,這方面的事兒無需再普及了。
巡按的職司,一如漢初的刺史。因為御史有時候會與官員同流合污,皇帝不得已,隻好命丞相另派人出刺各地,稱為刺史,號稱代天子巡狩四方。巡按也是這樣,不受任何衙門管轄,直接對皇帝負責,各省及府、州、縣長官都是巡按的考察對象,大事奏請皇帝裁決,“小事立斷”,威權頗重。
想想《大唐女巡按》裡的武則天,如果不是因為御史整體無用,先后兩個欽差被殺,她又何必派謝瑤環遠赴四川做巡按呢?而謝瑤環巡視各地,也從不把地方官放在眼裡,就是因為她有隨機處置權。只是女巡按之官名不怎麼確切,我送她一個比較妥帖的稱謂,叫“巡方女御史”。文/趙炎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