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濤(左)和姜武在片中形象。
龍標:電影片頭的綠底龍頭標志,因其上面寫有“公映許可証”以及電審字號,一直被視為是電影的“准生証”。
北京時間后天凌晨,賈樟柯將攜新作 《天注定》在戛納進行全球首映典禮,而記者有幸擠進了16日下午的媒體場先睹為快。在兩個多小時的放映時間內,來自國內的媒體不斷發出疑問,“這樣的作品能過審嗎?”而在媒體場結束之后,場內持續響起的掌聲更有些讓人不安——賈樟柯依然在用揭露 “傷疤”的方式,引來當地媒體的關注。一時間, 《天注定》到底有沒有過審,或者說在接下來的兩天時間內,影片是否還有變數成了戛納的一個懸案。
四個故事“似曾相識”
如果說此前第六代導演的作品,只是用影射的手法揭露社會的傷疤,那麼《天注定》則是用一種更加純粹的寫實手法來呈現社會的陰暗。賈樟柯的這部作品事實上是四個故事拼接而成,而這些故事都不可避免地透露出血腥和暴力色彩。
由姜武扮演的山西農民大海因不滿煤老板和村長勾結,以暴制暴槍殺了村裡所有的權貴們﹔王寶強在片中扮演的是個連環搶劫殺人犯,大年三十那天他回到了老家重慶沙坪壩,在安頓完家人后,又開始了出逃作案﹔趙濤扮演的是一個湖北賓館的服務員小玉,在被當地兩位鎮干部強迫要求陪同桑拿按摩時,出於自衛刺死了對方,最后自首﹔打工仔小輝迫於經濟壓力在中山、東莞一帶不停地換工作,最后不堪重負在某世界500強台資企業的宿舍樓裡跳樓自殺。
不需要更多的細節,只是這些簡單的劇情,就足以讓中國觀眾聯想到現實社會中某些真實的事件。除此之外,賈樟柯還在故事中不斷地嫁接進某些曾引起巨大社會反響的新聞事件,並巧妙地借助CCTV的畫面和主播的口吻來為影片服務。如果拿去那些藝術處理的情節和鏡頭,《天注定》幾乎就是一部新聞紀錄片。
隻有高潮沒有結局
如果只是當成純屬虛構的故事來看,賈樟柯在片中的表現方式可以用夸張和荒誕來理解。一位外國記者在看完該片后,覺得一些情節交代得比較模糊,比如“那個在工廠打工的小伙為什麼要跳樓,有點太突然”,但是中國記者卻早就對這樣的結局耳熟能詳了,片中的湖北女孩在殺了人並且自首之后,為什麼又被釋放,這一段情節也未被交代,令老外觀眾一頭霧水。實際上,導演已經預設了一種思路——你們應該知道我要講的故事。不過,賈樟柯在影片中設置的都是開放式結局,隻編織矛盾而不講結果,似乎也是有意擺脫“寫實”的嫌疑,或者也可以說是在啟發大家自己去尋找結局。
片頭為何無“龍標”
自從4月中旬公布本屆戛納電影節參賽片之后,作為唯一入圍主競賽單元的《天注定》就一直被國內媒體重點報道,但從未提及 “過審”問題。而在16日媒體場的放映上,記者卻意外地發現片頭竟然沒有“龍標”,這讓中國記者都困惑不已。截至目前,相關方面也未有傳出《天注定》違規參賽的消息。就此,記者聯系了影片宣傳主管戴小姐,對方表示不知情。而此次來到戛納的其他工作人員則對記者表示,片子已經拿到了上映許可証,但是對於為什麼片頭沒有龍標,對方表示,准確的消息將會在法國當地時間17日下午1點的發布會上公布。
其實,沒拿到“龍標”就出國參賽的事情也有先例。2011年,蔡尚君導演的《人山人海》就是在沒有拿到“龍標”的情況下,以中國香港身份參賽才躲過違規陷阱,並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斬獲了銀獅獎,隨后該片在國內經過重新剪輯最終還是得以上映。《天注定》很可能也會效仿這一“擦邊球”的模式。 新晚 新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