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門1912"因吐槽 劇情瑣碎旁白多余[圖]【4】--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大宅門1912"因吐槽 劇情瑣碎旁白多余[圖]【4】

比起何晴扮演的楊九紅,張歆藝扮演的留學歸來的路青青戲份更多,這個新添加的女性角色幾乎貫穿始終,儼然是第一女主角。其實,能在《大宅門1912》中出演督軍府參謀長,同時也是“白景琦”的姐夫——“路達義”,這個機會得益於“馬隊長”。
2013年05月21日13:49    來源:新快報    手機看新聞

    50多歲的年齡演30多歲的白景琦陳寶國:為了“大宅門”隨時隨刻都願意演

  電視圈仿佛有個不成文規定,大腕級老戲骨基本鮮少為自己的新戲站台造勢。不過“三進”宅門16年演了110集《大宅門》的陳寶國,為了新劇破例了,《大宅門1912》上星播出之前,陳寶國親自上陣吆喝。

  多年后再演“大宅門”,“真的有‘再活一回’的感覺”

  即使《大宅門1912》如何遭遇板磚,雖然大家都覺得陳寶國扮演的老七有點老了,不過始終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陳寶國演技老到,依舊能撐起全劇的精魂。而陳寶國也坦言,以他現在的年齡演30多歲的老七,開始多少有點顧慮,但為了“大宅門”隨時隨刻都願意做,不會考慮其他。

  新快報:“大宅門”系列都堪稱經典,你對之是否也有著特殊的感情?

  陳寶國:那是一定的。現在看來,作為一個演員,在我特別想演戲的時候,在我的經驗也相對成熟了一點的時候,能夠遇到白景琦這麼一個角色,確實是一件特別榮幸的事兒,這份榮幸很多人會嫉妒,對一個男演員來說是很大的福氣。新快報:時隔十年,再拍“大宅門”,感覺如何?

  陳寶國:就是再回到家的感覺,親切是最主要的感受。我對《大宅門》和白景琦的印象都太深了,再演真的有“再活一回”那種感覺。演這部戲和這個人物就沒夠,打個比方,就跟傳統京劇一樣,演了好幾百年了,演的沒夠,看的也沒夠。

  新快報:《大宅門》已經被視為一部經典。再接著拍,想要達到當年的高度似乎很難,在這一點上,接拍《大宅門1912》的時候是否有顧慮?

  陳寶國:說老實話,隻要《大宅門》需要我,我就義不容辭,隨時隨刻都願意做,不會考慮其他的。而且,這次也是郭寶昌導演自己寫的本子。我是十分相信和信任他的,不到認為可以拿得出手的時候,他是絕對不會拿給你看的。白景琦這個人物我也很熟悉了,他的性格,他的很多個側面我都很了解,畢竟我已經演過70多集了,這次再演,雖然過了十年了,但是白景琦的性格可以說已然“化”在我身上了。

  新快報:這部戲中的白景琦與之前的白景琦相比,會有什麼不同嗎?這次講的白景琦年輕時候的一段故事,需要往回找他年輕時的感覺,這個過程對你來說是個問題嗎?

  陳寶國: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人物的性格和特質是不會輕易改變的,白七爺還是一樣的“混不吝”。說老實話,現在去演30多歲的白景琦,年齡上多少會有點顧慮。但是我感覺,這十幾年來《大宅門》一直在不斷地重播,說明還有很多觀眾仍然喜歡這部戲,喜歡“大宅門”裡的這幫人,希望再看到他們的故事。跟這份喜愛相比,是不是一些外在的東西觀眾就會不那麼在意了?有個比喻不是很恰當,但是可能可以說明我的想法。就像我們去看那些京劇表演藝術家的表演,會去看他們年輕時候的演繹,也會去看他們中年意氣風發時的呈現,然后也會想看他們老年時爐火純青的感覺。我並不是把我自己比為那些表演藝術家,但是我覺得自己這種體驗是不是可以放置在喜愛《大宅門》的觀眾身上。這麼一想,我的顧慮就釋然了。

  “我喜歡那種比較‘笨’的表演,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要能‘落地’”

  外間關於陳寶國是戲霸的傳言不少,演了帝王等角色的陳寶國,身上也總是給人一種霸氣的感覺。不過陳寶國說,戲中的角色跟自己有區別,生活中的自己其實是個不善於表達也很安靜的人。

  新快報:生活中的你和白七爺有相似之處嗎?

  陳寶國:我覺得不應該有相似的地方吧。一個演員不能等同於一個角色,我也不可能完全都具備這些特點。我就是一個演員,從事這個職業的創作者,而白景琦角色則是被典型化了的藝術形象,二者之間畫不了等號。

  新快報:你飾演的很多角色都特別有個性,特別有氣場,生活中的你是這樣的嗎?

  陳寶國:演員的生活和演戲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境界,也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心態。我是一個不太善於去表述的人。就我自己的經歷而言,表演和生活是完全不同的情感。生活中,我其實是個很安靜的人,也不怎麼善於表達。演員這個行業對我來說影響還是挺大的。現在有關創作的事情我還願意跟別人說說,或者在創作過程中,為了爭得別人的同意或者改變別人的想法,也得跟別人去很好地溝通。但我以前絕對不是這樣的,這個行業讓我改變了很多。這對我來說,其實也是一件挺難的事情,是一個讓自己慢慢變成熟的過程,這個過程很累。其實現在也沒有完全適應,第二天要面對媒體的採訪,我經常頭一天就睡不好覺,怕我到時候說不出來,而且也怕自己說錯了,怕沒說好。但是沒有辦法,還是得去做,自己已經改變很多了。

  新快報:從《大宅門》、《漢武大帝》,到《鋼鐵年代》、《正者無敵》,你挑戲的標准是什麼?

  陳寶國:要說我選擇這些人物的共同點,就是擰,或者說特別執著。我平時也特別喜歡看戲,我其實喜歡那種比較“笨”的表演,包括我自己演,也喜歡用那種比較“笨”的方式。這個“笨”可以說是“質朴”,其實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要能“落地”。說句老實話,當演員的都很聰明,都是“人精兒”,但有時候往往會不自覺把這種聰明勁兒帶到角色裡去,這就會讓觀眾看著不舒服,有時會顯得輕佻。這種“笨”就是我在角色的演繹中一直追求的。如果說我選角色也好,演戲也好有什麼是特別堅持的話,可能也就是這個“笨”字。十幾年下來,我悟出的道理就是:吃演員這碗飯,就得踏踏實實地演戲,這才是根本中的根本。

  新快報:幾十年下來,你對演戲有著什麼樣的理解?

  陳寶國:演戲這事兒本身乍一看並不是很難,但是要接著往下走,要把這事兒干一輩子,除了運氣好,就是踏踏實實去演。表演是個沒邊沒沿的事兒,也沒有特別清晰和固定的評判標准。就表演來說,到現在為止,沒有一次我是感覺輕鬆的,每次心裡都是忐忐忑忑的,處在一種否定又否定,認定又再堅定的狀態中,那種感受很難說清楚。總之,當演員這麼多年,我享受這種狀態,也願意承受這個。包括播出之后的反饋,好的壞的,自己也都要去承受。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