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莫言、范曾“科學與文學的對話”實錄--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楊振寧、莫言、范曾“科學與文學的對話”實錄

編者按5月15日,兩位諾獎得主楊振寧和莫言在北京大學展開了一場“科學與文學的對話”,著名書畫家范曾主持。莫言:剛才談到作家的風格,有一類很簡潔、干淨利索,比如海明威,有的人非常繁復,拖泥帶水,“披頭散發”,像福克納。
2013年05月20日08:57    來源:科技日報    手機看新聞

  編者按 5月15日,兩位諾獎得主楊振寧和莫言在北京大學展開了一場“科學與文學的對話”,著名書畫家范曾主持。兩個多小時中,三位大家對話精彩紛呈,處處閃爍著人生智慧和思想之光。他們對科學與文學、天才與成功、真情與妙悟、“中國夢”以及誠與德、勤與拙等問題的思考和解答,給人以深刻的啟迪。應讀者要求,本報特整理刊登,以饗讀者。

  范曾:今天非常高興楊先生和莫言兄來到北大。楊先生,好像授予您諾貝爾獎的瑞典國王,是授予莫言諾貝爾獎的瑞典國王的祖父。

  楊振寧:1957年,我在斯德哥爾摩得獎時,老國王年紀已經相當大,至少60歲。他的大兒子是他心愛的繼承人,可惜因飛機失事喪生,盛傳二兒子不會做繼承人。國王的大兒子有一個兒子,10歲左右,就參與了頒獎典禮和宴會,我看見過他,他就是現在瑞典的國王,是他為莫言授獎的。

  范曾:可以說很有因緣。

  楊振寧:我還可以補充個小故事。當時的頒獎大廳裡,有不止一千人參加,也有很多簡短的演說,其中介紹李政道和我的是著名漢學家高本漢。他早年到中國來,對研究中國的古音韻學、青銅器等都有一定造詣。他當時用中文演講,可他的中文我一個字都聽不懂,因為他是從古文學來,發音也很奇怪。雖然這樣,但顯然他對中國古文化非常仰慕,有親近感。

  科學是猜想,文學是幻想

  范曾:楊振寧先生曾經說過,科學家從來都不能發明,他只是在不斷發現。我想問莫言兄,您是在發明創造,還是有另一種途徑?

  莫言:我想文學創作和科學發現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也有一些不同。文學家關注的是人,科學家關注的是物﹔文學家探討的是人類的情感,科學家關注的可能是物質的原理。所以同樣一個事物在文學家和科學家的眼睛裡可能就不一樣。記得魯迅曾經說過,我們一般人看到的鮮花就是美麗的花朵,但是在植物學家眼裡就變成了植物的生殖器官。

  但在創造的過程當中它們也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嚴格地說作家的創作也不是無中生有,作家在作品裡塑造的所有人物也都是現實當中的人物經過想象、加工后的綜合,但他確實又不能跟生活中的任何一個人物直接對上號,他是屬於作家的一種文學創造。所以我覺得這是文學比物理學、化學稍微自由一點的地方。

  范曾:我覺得自由得多,尤其莫言兄你的筆就像一支魔筆,神奇幻化,而且給人一種更加真實的感覺。這是我的感受。

(責編:黃維、許心怡)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