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萬箭穿心""國徽"等 關於百合獎獲獎影片的思考--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評"萬箭穿心""國徽"等 關於百合獎獲獎影片的思考

李國民

2013年05月24日07:52    來源: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2013年第十三屆電影頻道電影百合獎日前揭曉,共有14部影片獲獎。這些獲獎作品題材不同,藝術手法各異,代表了電影頻道本年度的電影創作水准,值得作為樣本關注和研究。在略顯燥熱的初夏,欣賞這些清新的作品,讓人想起古人吟詠百合花的一句詩:“青蒼暗接多重葉,紅白爭開五月涼”。

  本年度電影頻道出品的口碑最好的影片是《萬箭穿心》。《萬箭穿心》之所以好評如潮、嘉獎不斷,除了它的現實主義品格和寫實主義風格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它直截了當、尖銳深刻地提出了李寶莉之惑,發出了李寶莉之問。李寶莉自始至終都沒有弄明白,為什麼她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屬於自己的房子,丈夫馬學武卻在分到房子的當天晚上突然提出跟她離婚?為什麼她大半輩子含辛茹苦,起早貪黑,一心想把兒子培養成人,可兒子卻在考上大學以后就把她從家裡攆出來,不認她這個媽?以至於李寶莉不得不發出這樣的哀嘆:“我真傻,真的,我巴心巴肝地為別人,到頭來卻沒落下一點好。”這一切究竟是為了什麼?不僅李寶莉沒有想明白,就連我們是否真的想明白了,也應該打個問號。在影片中,丈夫、兒子和婆婆是想明白了,那就是李寶莉告發丈夫馬學武與別的女人“通奸”並抓了個“現行”,致使馬學武自殺身亡。但我們能認同這個理由嗎?要知道作者是把李寶莉當做一個堅強的女性來寫的:“縱使萬箭穿心,也要挺住!”顯然她的同情更多的是在李寶莉一邊。這是女性的權利,也是女性的迷茫。也許在這個問題上一時還很難找出共同的答案,但沒有共同答案可能就是答案,這正是影片的復雜與深刻之處。

  本年度電影頻道出品的收視率最高的影片是《神勇投彈手》。《神勇投彈手》首播當晚之所以吸引了全國2500萬觀眾同時觀看,最主要的原因有兩點:一是“戰爭+傳奇+喜劇”的類型化包裝,一是“傻子英雄”的對沖式描寫。“傻子”怎麼還能成為“英雄”呢?這是人們關注的熱點,也是創作的難點和取勝的關鍵。影片通過傻子與戰友、與首長、與其引路人甚至與敵人之間關系的真實描寫,准確、生動地演繹了傻與不傻的辯証法,塑造了似傻非傻的“傻子英雄”的獨特形象,並架起了與觀眾心靈溝通的橋梁:當今社會“狗”性過剩,“狼”性不足,已被許多人認同﹔同樣,當今社會“奸”氣過重,“傻”氣缺乏,恐怕也是不爭的事實。

  本年度電影頻道出品的分量最重的影片是《穿過憂傷的花季》。《穿過憂傷的花季》直面當下農村實際存在的人道危機和生存危機,把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的無助、無奈而又無怨、無悔的生活,真實、尖銳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讓人感到一種沉重和一種庄重。影片所營造的孤獨感非常強烈。陸奶奶終日與蘆花雞為伴,蘆花雞丟了,她的魂也丟了,蘆花雞死了,她的命也沒了﹔向爺爺與騾子、毛驢為伍,終日和它們一起耕耘、勞作,寂寞時就和這些啞巴牲口說話嘮嗑﹔星兒最幸運,她有奶奶陪伴,還有小狗為友,但最后小狗死了,奶奶死了,她也不得不穿過憂傷的花季,離開自己的家與學校。但影片並沒有沉湎於這種憂傷之中,而是努力穿越憂傷尋找光明。創作者把男女主人公定位於兩顆風雨飄搖的小草,沒有大樹依靠卻互相扶植,共同成長,這是構思的巧妙之處,也給人以溫暖。

  本年度電影頻道出品的選材最特別、視角最獨到的影片是《天津閑人》。《天津閑人》把天津的市井無賴作為主要描寫對象,卻要表達一個抗日鋤奸的愛國主義主題,這不僅需要膽量,而且需要智慧。主人公蘇鴻達與俞秋娘都是一些邊緣人物,但經過創作者的巧妙構思,卻走到了時代的中央,並不得不做出嚴肅的政治選擇。蘇鴻達和俞秋娘雖是“扭曲”人物,但唯獨沒變的是他們內心深處的民族大義和民族尊嚴。正是在這種嬉鬧的荒誕之中,創作者傳達出一種悲壯、一種崇高,還有主人公身上那並沒有完全泯滅的絲絲柔情。

  本年度電影頻道出品的最具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品相和品質的影片是《國徽》。《國徽》以國徽的設計和鑄造為主要線索,既相對獨立,又交叉進行,把黨和國家領導人、知識精英和普通的鑄造工人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展現了社會各個階層對國徽的美好想象,表達了整個中華民族對新中國誕生的發自內心的殷切期盼,使一個嚴肅的政治題材,具有了鮮活的藝術氣息。

  本年度電影頻道出品的兒童片創作獲得了大豐收,不僅數量多,質量也都為上乘。除了《穿過憂傷的花季》之外,《騾子的10000米》、《孫子從美國來》和《三角地》也同時摘取了電影百合獎。《三角地》是一部兒童片,也是一部合拍片。導演把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的作品搬到台灣去拍攝,這本身就是一種大膽的嘗試,而且取得了成功。影片拍得沉穩純淨,充滿著鮮明的地域特色,讓人沉醉痴迷,幾乎忘記了這個故事原本來自祖國大陸。故事寫的是一個問題家庭,主角是一幫問題孩子,但作家、導演卻沒有帶著問題去看待他們,而是以平等、尊重、熱情的姿態去擁抱他們,理解他們的困苦,發掘他們的未來,引領他們在精神的廢墟上,重拾生活的信心,尋找人間的美好,表現了作家、導演的胸襟和情懷,讓人似乎感到一種俯瞰人生、包容萬物的觀照,具有某種形而上的意韻。 

  以上這些作品是電影頻道在過去一年裡取得豐收的表征,也是中國電影發展歷程中的重要收獲。當然,評獎本身不是目的,以評獎為手段引導和鼓勵創作,才是評獎的訴求和價值所在。這是我們寄予百合獎的真誠期望,也是我們賞析和研究獲獎影片的最終目的。

  《 人民日報 》( 2013年05月24日 24 版)

(責編:值班編輯、許心怡)

相關專題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