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人民文學出版社外國文學編輯室編審馬愛農因發現自己的譯作《綠山牆的安妮》被抄襲出版,將中國婦女出版社訴至朝陽區人民法院。值得一提的是,馬愛農還有一個廣為人知的身份——“哈利·波特”系列的中文譯者。昨天,馬愛農向媒體公布了一份她的關於維權的個人聲明。
馬愛農狀告婦女出版社
在馬愛農的個人聲明中,她寫道:“2012年11月的一天,我在一家書店看到一本中國婦女出版社出版的、譯者署名為周黎的《綠山牆的安妮》。翻開一看,大為驚異。該譯本的語言風格、用詞習慣極為眼熟,每一章節的標題都與我的譯本幾乎完全一樣,甚至書中的一些詩句,也譯得與我一字不差,而眾所周知,詩歌的翻譯是最因人而異的。”
馬愛農說,她翻譯的《綠山牆的安妮》1987年出版,這個譯本是她和祖父兩人心血和智慧的結晶。“我的祖父馬清槐(時任商務印書館英語高級譯審)特地從北京趕到南京,在火爐城市的酷熱中,對照原文就我所譯文字進行修改潤色。當時尚無電腦,所有譯文、修改及最后的謄寫,都需一筆一畫在稿紙上完成。歷時三個月后,終於將一部沉甸甸的書稿交至出版部門——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記者就馬愛農訴訟一事電話採訪了被告之一的中國婦女出版社,對方回應“書是外包給公司做的,和我們是合作出版,所有的責任都是那個公司承擔,我們和那個公司簽了合同,是他們的責任。”
抄襲者找不到了
記者又聯系到了負責這本《綠山牆的安妮》的合作公司法人張權,張權認為自己是“疏忽了”。“我們也是受害者啊”,張權稱,那個名叫“周黎”的翻譯者是他們找的一個自由職業者,“他自稱是英語系畢業的,專職翻譯,當時我們也看了他的証件的。”
“我們現在也找不到人,不知道他去哪兒了,電話也打不通。”張權說,“我不可能去惡意的抄襲,我們就是當時大意了。”張權不肯透露自己的公司名,稱“就我去解決就好了。”
在馬愛農訴中國婦女出版社的起訴書中要求賠償30萬元。中國婦女出版社卻稱,這本《綠山牆的安妮》是去年4月上市的,“我們也就賣了三四千本,我們有銷售數據,會提供給法院的。讓一本書賠30多萬,這太夸張了。”
張權稱,自己還是願意接受私下和解的:“大不了就賠點錢嘛,他們就是想讓我們賠償損失嘛。”而原告方馬愛農卻一再對記者表示,她起訴並不是為了錢,而是一直以來,很多譯者的經典作品都被隨意抄襲、使用,對譯者是一種極大地不公平,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也是一種侵害。
相關新聞
市場上借馬愛農之名
出版的外國名著不少
事實上,馬愛農發現不只是《綠山牆的安妮》被侵權。今年6月,她發現當當網、亞馬遜網、京東商城、北京圖書大廈、王府井書店、中關村圖書大廈等網上書店均在銷售——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署名“馬愛儂”編譯的外國名著,語種橫跨英、法、德等多種語言。
馬愛農的親友同事都以為馬愛農系上述外國文學名著的翻譯者,但同時又認為馬愛農不可能翻譯出如此眾多的外國文學名著,有可能系其剽竊抄襲他人的譯著。“不可能有通曉這麼多種語言的譯者,這明顯就是借用我的名字,但是裡面的內容翻譯地太粗制濫造了,完全不能讀,讀了也會誤導孩子們。”馬愛農對記者說。
眼下,她也將新世界出版社告上了法庭。她說,最初得知自己的翻譯作品和名字被盜用,內心無法平靜。“利用我在外國文學翻譯出版界,尤其是兒童文學翻譯出版界一定的成就和知名度誤導讀者,混淆視聽,牟取暴利,使我精神和情緒受到極大困擾和損害。”
人民文學出版社外國文學編輯室主任歐陽韜告訴記者,近年來,出版市場放開,針對人民文學社優秀譯本的剽竊行為愈演愈烈,一些不法書商雇用寫手,“在已有譯本上改動個別字句,調整一下句式結構,很快就能炮制出動輒數十本的外國文學名著新譯本,然后以低廉的價格大行其道,不明真相的讀者常常被這些裝幀堂皇的中譯本欺騙。”
人民文學出版社表示將會把“名著名譯插圖本”的書目、譯者名及該譯本在人文社初版時間公布出來,讓讀者舉報剽竊行為。對所舉報行為証據確鑿、訴訟勝訴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將授予舉報者“榮譽讀者”稱號,並給予獎勵。
實習記者 陳夢溪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