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畫框歷史:唐代出現 上世紀八十年代式微--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中式畫框歷史:唐代出現 上世紀八十年代式微

2013年08月15日10:07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中式畫框歷史:唐代出現 上世紀八十年代式微

  清代紫檀雕邊畫框。絢麗、豪華與繁縟的富貴氣取代了明代簡明、清雅與古朴的書卷氣。

  戰國彩繪透雕座屏。以木為框,繪以圖案。專家認為是屏風之始,也是中式畫框的始祖。

  畫框與畫的關系就像是魚與水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從實用的角度看,書畫若不裝上畫框,不久之后畫作就會受到侵蝕或損壞,直接影響到人們的觀摩、欣賞或保存。從審美的角度看,一幅精美的畫作配上一個適當得體的畫框,才能充分體現其應有的藝術魅力,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

  畫框的選擇搭配依照畫作的風格和其中的色彩來決定,使畫框成為畫的一部分。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西方油畫大量運用堆、積、涂、抹等表現手法給人逼真立體的感覺,因而油畫大多與石膏框搭配,現代畫、抽象畫、印象派以及寫生靜物等則適合用簡單線框來襯托。不同與此,國畫的主要創作工具、材料及創作手法決定了國畫畫框的最佳選擇是中式畫框。國畫所運用的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皆取自於自然,少有進一步加工的過程。利用朱砂、丹青、水墨等,採取點、染、皴、擦創作出意境悠然,毫無阻礙想像力的畫作,用中式畫框是自然而然的選擇。不喧不燥的中式畫框最能襯托國畫中的東方美學元素和虛實相生的素朴韻味。

  中式畫框選材一般用原木,比較珍貴的多選用紫檀、黃花梨、紅酸枝木、金絲楠木等優質木材,用木材本身的素顏、深沉和美麗的紋理烘托映襯國畫的布局與留白,兩者的關系相得益彰。一幅完整的國畫,要使其更為美觀、便於保存、流傳和收藏,是離不開一件精美的中式畫框的。特別是中式畫框採用古老的榫卯結構,具有東方文化獨特的魅力。國畫作品完成之后裝進得宜的畫框裡,能夠達到更高的藝術美感。

  中式畫框具有悠久的歷史。成書於公元前169年的《禮記》有“天子當扆而及立”的記載。那時有一種天子專用的器具名扆(又稱斧扆),是天子座后的屏風。它以木為框,框內糊以繹帛,繪以圖案。專家認為是屏風之始,也是我們所用的中式畫框的始祖。1973年從湖南戰國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龍帛畫》也已經提到畫框的材料選用和制作工藝及各種畫框配件的制作。經過數千年,中式畫框不斷創新和發展,改良的中式畫框甚至比西式畫框具備更強的表現力。

  唐代時,一些文人雅士喜歡在屏風、畫框上書寫古今名言佳句。獨立的畫框與名言佳句相結合的形式大量出現,並漸漸趨於成熟。明代后期開始,一些紫檀、老紅木、花梨、鐵力木等硬木畫框才逐漸出現,這期間以四邊木框為光素、雕花的中式畫框大量出現在臥室或廳堂之中,並慢慢成為一種時尚。清代的畫框由明式的光素逐漸向雕刻、鑲嵌、描繪轉變,所用材質千姿百態,除了常見的紋石、螺鈿、象牙、癭木外,還有金銀、瓷板、百寶、藤竹、玉石、獸骨、景泰藍等,所表現的內容,大多為吉祥瑞慶的圖案與文字,形成了獨特的清式風格。新中國成立后,中式畫框基本延續了明清的款式,民國時期一些中西結合的畫框走向低潮,慢慢退出了市場。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大量的西式畫框涌入了中國市場,中式畫框逐漸式微。

  不過,近年來,傳統中式畫框又恢復了生機。具有中華民族傳統特色、榫卯結構的工藝,受到國內外文化名人、書畫家以及收藏愛好者的青睞。近兩年一些高品位的畫廊和文化企業事業單位大量推廣運用傳統的中式畫框。如2007年、2008年榮寶齋舉辦的“迎新春范曾書畫展”上,採用了以榫卯工藝、楠木芯鑲紅木邊的中式畫框,引起了參觀者的興趣,畫框做工精細、線條流暢、簡潔大方、典雅庄重,被一些畫框收藏者稱之為“金鑲玉”。今天的中式畫框材質基本上延續使用了紫檀、酸枝木、花梨木、楠木等。款式大致可以分為光素凸形泥鰍背和雕刻紋飾兩大類。

  通過中式畫框的發展演變過程,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歷代家具造型藝術史是隨著歷史的推進而不斷創新發展的,其演變過程也是一個繼承和發展的過程。無論是淡雅質朴的民間畫框,還是雕刻繁縟、裝飾華麗的宮廷畫框,都閃耀著勞動人民的創造智慧,滲透著歷代良工巧匠的汗水,或多或少地反映著人民的吉祥願望、幸福追求、風俗習慣和欣賞趣味,體現著華夏大地各個民族勞動人民的審美意識及藝術的美學規律。

  用合適的框架加以裝幀所需要的品味和判斷力絲毫不亞於選擇藝術品本身。世界著名畫廊第七畫廊的執行董事特裡維第說:一個好的框架能突出作品,把欣賞者的視線集中到作品上來。中式畫框之於國畫也有這樣的重要作用。如果說國畫是風景,那麼中式畫框就是一扇倚看風景的窗子。憑巧窗望美景,豈不是賞心悅目?(李錫平 邱明瑜)

(來源:光明日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