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投中集團統計顯示,截至8月初,國內VC/PE設立的私募股權基金中,在設立初期定位於影視投資方面的基金共有25隻,目標規模為322.81億元,平均單隻基金規模為12.91億元,僅有5隻為美元基金,另外20隻為人民幣基金。
投中研究院分析師萬格認為,無論是在國外發展成熟的影視制作市場還是尚處於上行發展階段的國內市場,影視作品的投資風險較高,每10部電影中僅有1部至2部盈利已成行業常態,因此,相對於單純能夠提供資金的LP群體(Limit Partner有限合作人,即VC/PE的出資人,或稱主要出資人),具有專業背景的LP在基金設立后不但能夠從影視的專業運作角度為GP(General Partner,普通合伙人,一般指職業經理人,不出錢直接找項目進行投資管理)提供更多參考意見,還可以為影視作品的后續宣傳、院線安排等協調資源,市場競爭優勢十足。
國產電影與影視基金共成長
當前,國內電影行業呈現蓬勃發展態勢。根據藝恩咨詢數據顯示,2007年至2012年國內電影行業市場規模(囊括國內票房收入、國內非票房收入、海外銷售收入3部分)由60億元增至210.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31%,預計2013年中國電影市場收入將達到295億元,市場規模增長趨勢較為明顯。
從中國電影市場收入分布來看,較為明顯的趨勢為國內電影票房收入在整個中國電影市場中規模佔比逐年提高,從2007年的56%增至2012年的81%,說明國產電影票房是拉動中國電影市場增長的主要原動力。電影衍生品等非票房收入也開始逐年增加,而海外電影收入卻由於國內影片難與國外文化相融合、海外渠道拓展難等因素逐年減少,由2007年的20.2億元減至2012年的10.6億元,縮水規模超過半數。
國內電影票房收入不斷攀升,主要歸因於近兩年優秀影片的超高票房拉動,根據藝恩咨詢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國產電影一改以往票房低迷的窘態,票房紀錄不斷被超越,當年《讓子彈飛》和《唐山大地震》票房雙雙突破6億元,刷新了國產電影的票房歷史﹔2012年,一部3000萬元小成本制作喜劇片《人再囧途之泰囧》更是以12.65億元超高票房斬獲國產電影票房寶座,僅落后於2010年《阿凡達》在中國市場創造的13.91億元票房奇跡﹔今年以來,《西游·降魔篇》、《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兩部電影票房分別飆至12.44億元和7.17億元,並且首次實現國產電影票房超過進口電影,扭轉多年來進口片主導國內電影市場的尷尬局面。
在電影產業飛速發展的態勢下,影視基金紛紛成立。2010年由中國電影基金會發起設立了目標規模為50億元的國影基金﹔同年由熊曉鴿、閻焱等組建的目標規模在15億元到20億元之間的星空大地文化傳媒基金﹔今年6月弘毅投資聯合上海SMG設立的目標規模為30億元的弘毅影視投資基金,這幾隻基金的規模位列目前國內VC/PE影視基金前幾位。
影視基金引入專業LP
從已成立影視基金的LP群體組成來看,專業影視制作公司以及大型文化產業集團成為國內影視基金的主要出資人,根據投中集團統計,在目前已成立的25隻影視基金中,有10隻基金的LP來自影視或大文化領域,這些LP中一些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均有參與。
國企參與設立的基金有2010年中影集團、中國出版集團、建銀國際聯合發起設立的目標規模50億元的中國影視出版產業投資基金,2009年中影集團、上影集團出資設立的國內首隻以影視文化產業為主要投資方向的5億元一壹影視文化股權投資基金等﹔而民資參與設立的基金有2013年諾亞財富與博納影業共同發起設立的10億元博納諾亞影視專項投資基金,2012年樂視網控股股東樂視投資聯合鑫灣資本設立首期規模10億元的樂視星雲影視文化基金。
而其他類型的LP中也不乏政府的背影,其出資目的是為了更好引導社會資本的參與,但就現階段來看,政府出資在國內影視基金中較為少見:如2010年成立的中國新影視整合基金由地方政府出資設立,國影基金也曾獲得地方政府的文化產業引導基金配套扶持。另外,還有政府為了扶持特定區域內的影視行業發展間接參與基金設立,如無錫(國家)電影產業園出資設立專門為扶持該產業園內的企業從事電影發行、流通、內容制作的大摩華萊塢雙幣平行基金。
影視基金運作模式日漸豐富
據投中集團統計顯示,2007年至今國內共發生73起影視領域VC/PE投資案例(包括影視制作公司及單個影視項目投資),累計投資規模達2.79億美元,其中2011年投資規模為1.27億美元,達到近6年融資規模最高值。
對於VC/PE基金參與投資影視領域,往往不限於傳統的VC/PE機構擅長的公司層面股權投資,后續以上市或並購方式獲利退出,具體運作模式上還有以下幾類創新:
一是項目投資。由於影視行業的高風險特性,影視基金在具體運作時往往採取“打包”的方式,聯合對某一影視公司的幾部電影投資以分攤風險,很少投向單一影視作品,具有潛力和市場影響力的大公司往往成為影視基金青睞的對象。而這種投資方式也成為國內影視基金繼公司股權投資之外最主流的投資方式。對於項目投資來講,退出方式也相對靈活,未來可以通過影視作品上映后分得票房或其他后續版權收入實現退出,退出時間相對公司股權投資退出也短一些。
二是投貸聯動。這種投資模式是指由於影視項目的輕資產特性,依賴自身的實力較難獲取銀行貸款,此種情況下VC/PE機構往往會先行給影視項目提供一定資金支持,在此擔保前提下,影視項目才會獲得銀行的貸款,對銀行來講,大大降低了其單獨運作的貸款收回風險。然而受限於銀行規避風險的考慮,這種投資方式尚未形成國內主流的VC/PE機構參與的投資模式。
三是院線投資。這主要是指VC/PE機構直接對院線進行投資,注重拓展渠道,這類投資往往是影視基金發展成熟之后的一種投資模式,通常對基金規模要求較高,目前國內尚無成功操作案例,但國影基金CEO王國偉曾表示,未來國影基金下面的院線基金將立足於並購基金,直接參與購買院線,而中璽影視產業基金在設立初期也曾表示將參與院線建設。
萬格認為,國內影視行業完片擔保制度缺失,而且電影行業對票房收入依賴性較強,尤其在版權保護意識薄弱、盜版風行的環境下,版權預售及后續收入佔比較低,VC/PE機構的投資還需謹慎。
(來源: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