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雅小刀工藝的傳承人熱合曼.塔西在作坊裡專心打造小刀。 楊? 攝
中新網沙雅9月17日電 (楊? 陶拴科)新疆沙雅小刀作為手工藝品因其悠久的歷史、傳統精湛的工藝、精美的造型而久負盛名,早在公元1010年,龜茲國宰相左溫就以沙雅小刀進貢宋朝皇帝,但是近年來工業化生產的普遍使得純手工制刀的手藝越來越少見,而今年59歲熱合曼。塔西則是村中為數不多的“堅守者”。
9月17日,記者來到沙雅縣熱合曼。塔西制作小刀的小作坊,目睹了其鍛造的精湛技藝。作為當地有名的“塔石罕”小刀工藝第五代傳人,老人用祖輩傳承下來的工藝制做小刀已有44年,制刀繁雜的環節在他眼裡已經輕車熟路。
記者看到,屋裡面有一個燒制鋼鐵的爐子,牆邊的桌子上擺放著榔頭、銼、錐、砂輪等工具,還有一些正等待加工的刀胚。熱合曼。塔西說,做小刀的工藝很復雜,要進行鍛打、沾火、造型、銼磨、鑲嵌銅、骨、花紋等一系列的工藝,經驗不夠的話火候就不到位,做出來的東西也不好。一把普通的小刀做一天就可以完工,一把上乘的小刀要四五天才行,手工制作的東西都比較慢。
沙雅小刀的工藝經歷了長期的發展,80年代至90年代的這十年,是沙雅小刀質量提高,得到快速發展的階段。鐵匠們粗銅、銅、鋼和各種小動物角材料裝飾小刀,使其質量優化、外形創新,制造沙雅小刀的個體戶也達到過上百戶。除了實用的價值之外,小刀開始逐漸成為一種工藝品,艷麗的色彩、精致的花紋讓人愛不釋手,越來越多人買來它作為收藏品。
工業的發展增加了沙雅縣產量,使得沙雅小刀走上了批量生產的道路。但依然有一些工匠不願意拋棄多年傳承下來的技藝,熱合曼。塔西就是其中一個,作為這一工藝的傳承人,他也決心把它發揚光大,久而久之,做小刀本身也成了一種樂趣。
“在我十幾歲剛開始學這門手藝的時候,全縣還有幾十個鐵匠鋪,現在縣裡純手工做小刀的隻剩下六戶,但這些小刀更受歡迎也價錢更高。”熱合曼。塔石說,“我的小刀從來不拿到巴扎上去賣,都是提前訂做或者到我這裡來買,從來不用擔心賣不出去。”
對於這一工藝的未來,熱合曼。塔石也顯得十分自信:“工廠的小刀不如純手工制作的好,懂的人一拿到手裡就能感覺到這個差別。全憑人慢慢打造出來的小刀才能叫工藝品。”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