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八月十五這天,在印度,年輕婦女頭頂5個重疊的泥水罐,站在駱駝背上,慢慢爬上沙丘,祈求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在柬埔寨,老人把扁米塞進孩子嘴裡,直到塞滿不能咀嚼時方止來表示“圓圓滿滿”。其實,這個跟月亮相關的節日,不隻為中國人所看重。若當日正在異國他鄉旅行,你也可以去品味一下他鄉明月,感受一下這些國家或奇特或溫馨的習俗,品嘗一下節日的美食。
韓國“秋夕”
習俗:韓國的秋夕節每年都放3天假,如果遇上連著周末兩天,一般可以放5天假。到了秋夕的早上,韓國的家家戶戶都要舉辦一個非常庄重的儀式,也就是茶禮。男女老少們都換上傳統服飾,舉行中秋“茶禮”(即祭祀),追思父母及祖上的恩德。除了祭拜祖先外,還有玩傳統蹺蹺板游戲、欣賞羌羌水舞等風俗。
特色食品:鬆糕、芋頭湯日本“月見節”習俗:節日這天,成千上萬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裝,吟唱吆喝,扶老攜幼,抬著神龕到廟裡去進香。孩子們還到野外採集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裝飾家門,迎來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裡,擺上瓜果、米團子等供奉月神,然后分食、賞月,聆聽老人講述關於月亮的神話。
緬甸“光明節”
習俗:緬甸人在8月的“月圓日”要大張燈火,以慶祝“光明節”的光臨。節日之夜,萬家燈火,亮若白晝,到處是“不夜城鄉”。天上皓月,地上明燈,照耀緬甸一片光明。緬王每年親自主持慶祝活動。國王還要在衛隊和文武百官簇擁下,出宮觀燈並舉行盛大施舍。各地還要通宵達旦放電影、演出話劇、木偶戲、跳舞唱歌,佛塔內還有大規模的布施齋飯等活動,好不熱鬧。
老撾“月福節”
習俗:老撾稱中秋節為“月福節”。每逢中秋節到來時,男女老少也有賞月的風俗。夜晚,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通宵達旦。泰國人“祈月節”
習俗:節日之夜,各家用甘蔗扎成拱門,在拜月的方桌上供奉觀音及八仙像,供品是壽桃而不是月餅。因為當地傳說,飛到月亮的是觀音,八仙中秋節帶著壽桃去月宮給觀音祝壽。
特色食品:壽桃
尼泊爾的“德賽節”
習俗:又稱杜爾加祭典,每年9月—10月間的月圓之時尼泊爾各地舉行,連續進行9天,因而又叫“九夜節”,意為“女神的九夜”。節日之夜,在明月升起之前,人們成群結隊地來到庭院或廣場,開展各種娛樂活動。明月當空之時,人們圍成圓圈,靜坐在廣場上賞月。
柬埔寨“拜月節”
習俗:柬埔寨人“拜月節”柬埔寨人在佛歷十二月舉行傳統的“拜月節”。這天清晨,人們開始准備供月禮品,有的採鮮花,有的挖木薯熬湯,有的舂扁米,有的煮甘蔗水,一派歡樂繁忙。晚上,大家把供品放進托盤,將托盤放在房前一張大席子上,靜待明月東升。當月上樹梢頭,人們虔心拜月,祈乞賜福。拜畢,老人把扁米塞進孩子嘴裡,直到塞滿不能咀嚼時方止。這表示“圓圓滿滿”、“和和美美”。
特色食品:木薯湯、扁米
伊朗“麥赫爾干節”
習俗:伊朗人稱中秋節為“麥赫爾干節”。這一天是伊朗太陽歷的七月十六日。節日期間,人們都以品嘗各種豐收果實為樂,隆重的慶祝活動持續6天才結束。
印度人“明月節”
習俗:在月圓之夜,年輕婦女頭頂5個重疊的泥水罐,站在駱駝背上,慢慢爬上沙丘,祈求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明月節”又名排燈節。排燈節一般延續5天,紀念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智慧戰勝無知。
斯裡蘭卡“月圓節”
習俗:斯裡蘭卡的“月圓節”,是按佛歷習俗流傳的,每月當月亮團圓時,就要過一次佳節,當然以中秋的“月圓節”最隆重。“月圓節”這天,斯裡蘭卡全國放假。善男信女們早早安排好美味佳肴后,都爭先恐后地到寺廟或神堂去聽講經,拜月亮。聽拜之后,人們圍坐在場院裡,就著美食,端坐賞月。直至明月西沉,歌舞娛樂,盡興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