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黃啟哲
在觀眾的呼聲中,美劇《紙牌屋》第二季完成了拍攝制作。網絡視頻租賃商Netfli x聯合電影名導大衛·芬奇,翻拍自英劇同名經典的劇集《紙牌屋》,被公認是數據時代的后起之秀,在Netfli x覆蓋的所有國家,第一季的13集成為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
眼下,第二季的13集播出只是時間問題。上一季劇集中有關家庭倫理和職場生存的價值觀迷思,將隨著新一季的播出而漸漸明了。兩季《紙牌屋》選擇敏感而極具噱頭的政治題材,又巧妙繞開枯燥的專業性內容和復雜的政治議題,把側重點放在政客之間爾虞我詐的著力渲染上。
縱觀《白宮風雲》《副總統》《丑聞》等“涉政”美劇,觀眾感興趣的,從來不是真正的美國政治,而是身處其中的人,就如同日劇《半澤直樹》之於金融劇一樣。這也就解釋了為何美劇的世界裡,權力游戲頻頻上演,而觀眾樂此不疲。
●政界紅人進入電視劇團隊
《紙牌屋》對政治驚悚題材的強勢表現,著實讓人印象深刻。男主角弗朗西斯·安德伍德作為民主黨黨鞭,在新一任美國總統沃克的競選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獲得成為國務卿的許諾,然而沃克和他的幕僚長琳達卻在上台后反悔,要求弗朗西斯繼續留在國會。這激發了弗朗西斯復仇的沖動和對權力的渴望,於是他臥薪嘗膽,不惜一切手段,一步步向權力中心逼近。
權力的游戲,理想照不進現實
在歐美電視劇中,政治劇不在少數,《紙牌屋》播出之后,不少人都拿它同1999年艾倫·索金制作的《白宮風雲》(TheWestWing)作比較。同樣以白宮為故事背景,講述政治精英的日常事務,在野黨均為民主黨,再追究下去,兩者還都在第一季一舉拿下九項艾美獎提名。不過,比較兩者的真正趣味在於,同為自由主義的信奉者,兩者在價值觀上背道而馳:《白宮風雲》呈現的是一個團結的、高效的、廉潔自律,有著高度責任感的政治決策團隊。著力描繪的是精英主義者對強大領導者和形而上政治辯論的頂禮膜拜,而《紙牌屋》則信奉的是“權力至上”,以利益為籌碼收買所有人的忠誠,把政治拉下神壇,勾勒一幅風聲鶴唳的聳人圖景。
這樣肆無忌憚的解構政治,諸如《小不列顛》、《副總統》這樣的喜劇也干過,只是罩著玩笑的外衣,再出格的諷喻倒也能輕易和現實劃清界限,無傷大雅。而《紙牌屋》不同,它有著肅穆沉重的基調,深入權力交易的肌理,對於法案、選舉等運作的細節,更是不吝筆墨極盡刻畫,難免會讓觀眾心生錯覺,信以為真。更不必說是對於美國政治制度,立法競選運作較為陌生的國內觀眾,紛紛對劇中黑暗混亂的政治生態提出質疑。“金錢是薩拉索塔的巨無霸豪宅,保質期就隻有十年,權力則是古老的石砌建筑,能屹立數百年”,“權力正如地產。位置是重中之重。你離中心越近,你的財產就越值錢”……這樣赤裸裸的台詞,在劇中隨處可見,令人咋舌。
華麗矯飾下一張張鮮血淋漓的牌
也難怪不少外媒會特別站出來為國會正聲,特別強調這不過是“自由主義的想象”。而至於想象的程度,是背道而馳,還是有本可依,這之中的態度又不免曖昧起來。要知道,這部劇的操刀人鮑爾·威利蒙精通美國政治,還曾擔任過希拉裡·克林頓等人的助理,而原著小說的作者邁克爾·多布斯爵士,更是在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內閣中做過幕僚長,兩個人對英美政治有著長期的觀察和豐富的實踐,這種情況下,單純將《紙牌屋》中駭人聽聞的事例,看作是捏造或誹謗顯然不具有說服力。所以,與其急著和現實劃清界限,引發欲蓋彌彰的反作用,不如深挖《紙牌屋》政治諷喻的內涵。正如同劇集的名字一樣,弗朗西斯用手中紙牌所搭建的利益腳手架,自以為運籌帷幄,瀟洒霸氣。殊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自己竟也是財團佬手中的一張牌,被架構在另一個更為巨大復雜的網絡之中。而這些紙牌屋看似嚴絲合縫,互相勾連,實際上脆弱不堪,一張牌的抽離都會讓權力寶座上的人跌得粉身碎骨,劇中議員羅素的反叛就曾讓弗朗西斯亂了陣腳。或許,這才是編劇在暗黑噱頭之外的用心。解構是為了重塑,唯有掀開華麗的矯飾,讓每一張鮮血淋漓的牌暴露於眾人面前,才有可能重建一個牢固有序的大廈。
劇集的另一個爭議點,則在於編劇在原著基礎上,特別加入了美國本土政治環境中NGO(非政府組織)這股新晉力量,揭露其公益和非盈利性的背后,依舊是一條同政治緊緊相連的關系鎖鏈。在美國,政客同NGO互相依存的模式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NGO起草有價值有賣點的公益福利性法案,幫助政客們在各級競選中贏得選民支持,而政治家通過自己在參議院的影響力,確保相關法案通過,同時游說相關企業為NGO提供資金支持。劇中甚至將這樣一種共生關系濃縮到了一對夫妻身上,把情感建立在彼此滿足權力欲望之上,把同舟共濟解讀為捆綁在共同利益之下的不得已選擇,其諷刺程度已然到了殘酷的地步。
頗有預見性的是,《紙牌屋》所展現的政黨間勾心斗角,以及民主黨人所表現出的強勢,竟也投射到了現實——一直以來,美國總統奧巴馬推行醫改法案都遭到共和黨人的阻撓,這次他們更是借眾議院對政府撥款法案投票的機會,令聯邦政府因得不到新的撥款而“歇業”,以迫使奧巴馬做出讓步。面對發難,奧巴馬的表現如弗朗西斯一般硬,強推醫療改革。如果說《白宮風雲》是對克林頓執政期間的“撥亂反正”,那麼《紙牌屋》之於奧巴馬政府,倒像是一面模糊的銅鏡,照見了非常手段的合理性,卻照不見其解構紙牌屋之后,通過中間派領導人的妥協迂回,團結兩黨,重建健康政治生態的願景。
●黑暗曖昧的價值觀,或人性的原罪
除了在題材真實性上,不由分說地挑戰觀眾底線,《紙牌屋》的導演風格,演員表演也帶著強有力的席卷之勢,營造出驅退不散的吊詭陰森之氣。
視覺特效起家的奧斯卡獲獎導演大衛·芬奇,執導過《十二宮》、《七宗罪》和《社交網絡》等劍走偏鋒的作品,他擅於勾勒冷峻的畫面構圖,慣於採用凌厲的拍攝節奏,試圖掀開人們偽裝的面具,對人類原罪剝皮剔骨,帶給觀眾難以平復的震撼。此次,他把電影中這種cult風味帶到了電視劇之中,《紙牌屋》依舊是一部大衛·芬奇個人風格強烈的作品,盡管他隻掌鏡了前兩集的拍攝,但卻奠定了全劇凝重而詭譎的基調,利用強勢的鏡頭語言和壓抑的背景音樂,將劇中的黑暗人性赤裸裸暴露於觀眾眼前。
而劇中男主角的飾演者凱文·史派西,似乎是個天生“反派”。他長於塑造各種陰暗、有反社會人格傾向的角色。不管是《非常嫌疑犯》裡心思縝密的偽裝大師,還是《七宗罪》時的變態殺手,他對“壞人”的演繹幾乎手到擒來。2000年,他憑借《美國麗人》中的出色表現,一舉摘得奧斯卡影帝桂冠。在《紙牌屋》中,他極盡與“恐嚇威脅”之能事,把政客勸服斡旋的藝術演變成骯臟黑暗的權力游戲。可以說,《絕命毒師》這樣的電視劇為觀眾提供了反派視角的可能性,而到了《紙牌屋》,我們接受的不僅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政治流氓,還要接受他對觀眾看似漫不經心的“調教”,在不知不覺中認同他那一套強盜邏輯。
雖然史派西的表演風頭強勁,但其妻子克萊爾的氣勢一點也沒有被壓制,表現同樣耀眼,羅賓·懷特塑造的克萊爾負責著一家NGO組織,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中都能保持冷靜沉著,把感情粘附在欲望和利益之上,深諳利益共享交換之道,並利用女性魅力換取支持。
由此看開去,不管是同丈夫結成利益同盟的克萊爾,還是靠著同弗朗西斯不正當關系獲取新聞源的女記者佐伊,劇中的女性角色都表現出不同程度上的強勢。劇中,她們周旋於不同的人際關系之中,制衡利益各方,其敬業精神和對權力地位的渴望,猶勝異性。看起來,這是女性社會平等意識的進一步覺醒,實則仍然是男性價值標准主導的社會的附庸,她們在職場利用女性身份這個籌碼,實在談不上進步和獨立可言。於是我們看到,面對議員丈夫出軌回家后的直言不諱,克萊爾鎮定非常,而送走丈夫,其靠在窗口獨自抽煙的背影何其落寞。而女記者佐伊,能夠因為上司的一句粗口通過輿論掀起彈劾風暴,利用同裙帶關系取得新聞源迅速上位也能理直氣壯,卻終因“正室”克萊爾的突然造訪亂了方寸,主動選擇結束和弗朗西斯的地下關系。
倘若政治上我們還能用解構重塑來為《紙牌屋》正聲的話,那麼劇集中這些有關家庭倫理和職場生存的演繹,著實令人不寒而栗。不過故事的最后,編劇似乎埋下了希望的伏筆:佐伊著手調查議員羅素之死,一步步逼近幕后黑手弗朗西斯﹔而另一邊,總統承諾的副總統之職懸而未決。弗朗西斯這隻老狐狸究竟是惡有惡報,還是禍害千年,有關《紙牌屋》價值取向的所有迷思,要隨著第二季播出,才能真正揭曉。
相關鏈接 《紙牌屋》(英版):史上50佳英美劇之一
首播時間:1990年11月25日
經典台詞:世上沒有永恆的東西,任何一個長期執政的黨派最終都會完蛋。
這部上世紀90年代的迷你劇集,改編自邁克爾·多布斯同名政治驚悚小說,先后播出三季,總長12集。主人公安德伍德不擇手段,在議會斡旋最終攀上權力的頂峰,成為首相之后,日漸自負遭到黨內反對派和反對黨的聯合逼宮,並拿到握有他的丑聞。安德伍德的妻子為保証現有利益權力不受損害,與保鏢合謀暗殺了安德伍德,從而令英國政壇重新洗牌。相比於翻拍美劇的第一季,將4集內容擴充至13集,並增加大量配角副線勾勒權力版圖,英版的劇情更為緊湊,主線更為明朗。時隔二十余年,不論是拍攝手法和故事鋪陳,還是安德伍德的扮演者,伊恩·理查森的精湛演技,仍令人感到驚艷,至今在視頻網站有較高的點擊播放率,並在2010年英國《衛報》評選的“史上50佳英美劇”中,排名第18位。
《白宮風雲》:美國政治百科全書
首播時間:1999年9月22日
經典台詞:這裡沒有現在或將來,有的只是歷史的反復上演。
如果說紙牌屋的政治生態令人不寒而栗,那麼《白宮風雲》中的政治家們,則似乎更專注於政治事務本身。故事自民主黨領袖巴特勒成為美國新一任總統,帶領他的團隊入住白宮展開。幕僚長李奧、媒體公關CJ、演講撰稿人托比等一眾政客圍繞一個個政治議題展開唇槍舌劍,沒有權力交易,政治斗爭,《白宮風雲》的理想主義色彩令其更像是一部“政治童話”。編劇艾倫·索金以當時的政治事件為依托,法案、議院、大法官、颶風、局部軍事沖突全部熔於一爐,幾乎兼顧到美國政治生活中的每個細節,堪稱電視版的“美國政治百科全書”。《白宮風雲》共播出5季,在各類獎項上斬獲無數,其中包括兩次金球獎和4屆艾美獎。
《副總統》:精致的政治幽默
首播時間:2012年4月22日
經典台詞:“副總統的寶座就坐穩了。”“當然,就像隻又大又漂亮的老鷹。”
一向奪人眼球的HBO電視台,在去年推出了這部政治喜劇《副總統》。故事以女副總統瑟琳娜·梅爾的日常生活為故事主線。美國副總統,乍聽之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實際上卻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權力,終日忙於各類瑣碎的政治事務,她竭力使自己快速融入復雜的政治關系中,成為八面玲瓏的狠角色,卻時常感到力不從心,諷刺了美國政府高官低智低能,第一季的宣傳海報中,這位女副總統就在議會上打起了瞌睡。不過這樣卻在喜劇的皮囊下,以一種漫不經心,輕描淡寫的手法表達出來,笑點雖然不夠密集,但卻巧妙地將美國政治生態下,政客們形形色色的思維形態和生活狀態展現出來,甚至影射了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的環保提案,前總統小布什在小學參加活動時獲悉911事件等一系列現實中的政治事件,被網友評價為“精致的政治幽默”。
《丑聞》:保守美國的秘密
首播時間:2012年4月5日
經典台詞:我們是西裝革履的角斗士。
一如劇名,危機處理專家奧利維婭·波普和她的團隊,時而扮演律師,時而成為偵探,有時甚至要變身八卦記者,為美國總統等一干社會名流、政治精英解決丑聞危機,維護他們的形象,保守“美國的秘密”。該劇是《實習醫生格蕾》、《私人診所》編劇珊達·萊梅斯的第一部非醫學劇,根據朱迪·史密斯的真人真事改編。雖然把眼光轉移到了政治公關上,《丑聞》同《實習醫生格蕾》一樣,工作情感兩條故事線並重,把工作上雷厲風行,機敏過人,情感上一團亂麻,無能為力的人物形象也一並延續下來,在政治丑聞和權力斗爭之外,主角奧利維婭同總統間的情感糾葛也成為貫穿全劇的故事脈絡。《丑聞》雖然節奏頗為緊湊,台詞劈頭蓋臉而來讓人有些招架不住,但在公關案例上過招不夠專業,似乎仍未完全擺脫肥皂劇的色彩。